充分發揮后發優勢 中部崛起應擺脫落后的增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4日 09:44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曉紅 “中部崛起不需要‘落后的增長’,因為它會嚴重制約中部現代產業的發展,困擾中部崛起。”近日,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院長劉茂松教授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劉茂松在解釋“落后的增長”時說,由于中部地區二元經濟結構的程度相當高,是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因此,中部地區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立足于傳統農業、輕工業、服務業和低層次勞務經濟基礎上的增長,現代產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還很低,如湖南省就只有一個百分點左右。傳統產業支撐的經濟增長,資源消耗多,成本水平高,經濟附加值低,且增長速度也很慢。所以,用美國經濟學家納克斯的話來說,這是一種“落后的增長”,是傳統落后產業本身的增長,它遠遠大于現代先進產業的增長。這樣,就會形成相對貧困的累積性效應。這一方面反映在GDP增長率上中部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也明顯擴大。 劉茂松認為,面對中部地區的這種“落后的增長”局面,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進而達到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很顯然依靠傳統產業的一般發展是行不通的,只能依靠現代產業來實現跨越式發展,即發揮后發優勢,跨越某些傳統產業發展階段。 中央提出促進中部崛起是有豐富內涵的。中部地區大多是傳統農業產區,有農業資源的優勢,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具備條件,這在中部崛起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應該看到,中部不僅僅只是農業,還有原材料工業、冶金工業、重型機械制造業、交通機械制造業、化學工業、能源工業,還有高新技術產業等等。所以,中部崛起,應該是中部工業化的崛起,即中部工業化反梯度推移發展。 劉茂松認為,工業化反梯度推移戰略把工業化過程同區域優勢資源配置有機結合起來,其核心是強調工業化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結構的高度化。在中部地區不僅制造業,而且農業和礦產業都要直接納入工業化的過程。而今天的工業化不是搞傳統的工業化,是要進行產業革命,包括技術革命和產業組織的革命。 “實施工業化反梯度推移戰略,在操作層面上應抓住三大關鍵。”劉茂松說。 一是強勢開放。發展中地區走工業化反梯度推移的發展道路,是要發揮后發優勢而實現跨越式發展,其前提是開放,即在世界范圍內選擇和引進先進技術和資本,來實現產業結構的跨越式升級。對中部地區來說,是要進行需求創造,在全球范圍內利用發達國家產業技術梯度轉移中的外溢性,對其原創技術、產品的設計思路與原理進行反求破譯,實施自主創新,開發出同行業中具有功能差異性的高端產業,跨越中間發展階段,直接進入較高層次發展。 二是新式工業。工業化反梯度推移是立足于信息化,搞新型工業化,一方面重點加速開發高新技術產業,像湖南的新材料技術產業、生物醫藥技術產業、信息技術產業等都已有很好的基礎,只要進一步打造,完全可以趕超發達地區;另一方面是用高技術去改造傳統產業,演化成新技術產業,如湖南的重型機械工業、電子工業、鋼鐵工業、汽車工業、石化工業、建材工業等,形成光機電一體化的先進制造業。 三是城市帶動。城市化首先是工業化的空間載體,工業化反梯度推移必然要通過城市化來實現資本集中和產業集群,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經濟增長極。目前湖南的長株潭三市初步形成了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集中的城市群,如果進一步在行政和財政一體化上下功夫,那么就完全有可能形成南與廣州、北與武漢、西與重慶、東與上海相應對的巨型核心城市,其進一步發展,就有可能同衡陽、婁底、岳陽、益陽、常德等五座城市一體化,構成能夠帶動全省經濟快速發展的湖南工業化現代城市群帶。 劉茂松認為,中部崛起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最為有力和最為直接的政策支持是財政政策。那么,在東部優先發展、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之后,對促進中部崛起還有多大的財政政策空間?應該建立什么樣的促進中部崛起的財政政策體系?對此,劉茂松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作文章: 第一是建立公平性的公共財政政策。按照東部、西部和東北的政策來對待中部,促進中部快速崛起。另外,我國中部多是農業地區,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至今未建立起來,還得依靠最原始的“土地保障”,且這又影響了土地的流轉,嚴重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此外,農村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極為嚴重。所以要解決中部地區的農村問題,首要的政策就是中部農村要享受同全國城鎮水平一致的公共產品供給。 第二是建立工業反哺農業的財政政策體系。這個政策應該先在中部地區推行,并給予重點傾斜。體現在財政政策上,就是要建立國家對中部地區農業補貼的機制。包括國家新增農業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主要用于中部地區糧食主產區;擴大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的標準和規模;增加中部糧食風險基金,實行糧食銷區對口扶持中部產區的政策等等。 第三是建立先富幫后富的財政政策體系。全國支持東部快速發展,東部發展起來后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落實先富幫后富或者東部反哺中部,體現在財政政策上,首先是應該實施有區域差別的財政體制,如中央與地方的共享稅,東部發達地區分享的比例比中部地區應低一些(如30%左右);增值稅轉型應先于東部在中部地區全面推開,通過固定資產稅額的扣除來促進中部投資和技術進步等等。其次是增加對中部地區的財政投資。再次中央財政加大對中部區的轉移支付,如增加對中部地區的科技研發投入、教育投入、公共衛生投入、社會保障投入和扶貧投入,豁免中部地區公益性國債項目和貧困地區國債項目的轉貸資金等。 第四是建立多工具組合的財政政策體系。傳統財政政策主要是財政收入(稅收)、財政投資(含國債投資)以及轉移性支付等,現在看來這對促進中部崛起的政策空間是有限的。因此,還需進行財政創新,建立多工具組合的財政政策體系包括政府信貸、政府擔保、政府參股和政府基金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對中部的投入。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