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評論]:開發“減產”賣方為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7日 09:52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經歷了相對漫長的調整與低迷后,廣州樓市再次進入賣方市場。 一位朋友向記者訴說自己的“準買樓”經歷。前不久,他相中了老城區內某樓盤內的一個單元,其時毛坯房樓價為8500元/平方米。經過三天盤算后,當他攜太太前往樓盤準備“落定”時,銷售人員告訴他,這套房的售價已調整為9500元/平方米,而且還有多位買家正在“斟盤”,不立馬簽認購書,房子唯有“讓賢”。“房別三日,刮目相看”。這套面積
一路上漲的樓價,讓不少“同類項”逐漸遠離置業計劃。盡管有關部門尚未正式公布廣州市一季度樓價漲幅,但據記者的踩盤經歷,原老八區中推盤量最大的海珠區已難覓到均價6000元的新盤。另據對“陽光家緣”成交數據分析,3月份老八區一手住宅的成交均價已達7346元/平方米。 樓價高,與多年來的住宅開發建設“減產”有關。自2001年至2005年4年間,廣州市的市場消化量一直大于供應量,以至于困擾市場多年的空置率也正在迅速降低。 市場表象與歷史有相同之處。廣州市最早的賣方市場出現在上世紀房地產開發熱的1992年,其時除了樓價高攀外還鬧“房荒”,似乎一夜間爆發出來的購買力,將市場上所有的商品住宅一掃而光。 不同于當年的“房地產熱”,現今的政府已牢牢掌控著土地出讓“水龍頭”,土地投機基本“絕版”;金融環境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空手道”寡有生存空間;當年市場上唯有一手樓,而今二手交易已占了半壁江山。市場、消費、開發、管理等方面的成熟與理智也同樣是當年不可比擬的。 開發“減產”,賣方為王,現今市場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再以老眼光看待現狀并不現實。例如,當年的宏觀調控中,銀根收緊,樓價回落,但隨之而來的是出現了大量的爛尾樓,讓不少投資者血本無歸。而今,希望政府采用行政手段使樓價急轉直下回復到過去的低水平只不過是一廂情愿。 適應市場的變化,不僅是開發商,還有政府管理。對消費者而言,重要的是合理定位,量入而出。 (殷小杰) (曉健/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