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升降處境兩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7日 09:23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宇新 全球廉價資金的時代已接近尾聲:3月2日,歐洲央行再次升息,將基準利率升至2.50%;3月7日,加拿大央行連續第五次升息,將基準利率升至3.75%;3月29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由4.50%增至4.75%。這是美聯儲連續第15次加息0.25%。
對近來“中國也將提高利率”的說法,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李超4月3日在“金融知識展覽上海巡展”上稱,中國銀行的利率調整要視經濟運行的狀況來定,目前“不到加息的時候”。那么,什么時候才是“時機已到”?中國經濟時報的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相關的專家。 據了解,從當前中國的利率體系看,市場化的利率如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利率顯然不在加息之列;在央行直接控制的利率體系中,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的效果不大,因為這幾年充足的流動性使得金融機構甚少依靠央行的貸款和貼現,而提高準備金利率又同改革利率體系的大方向不一致;所以,加息只能是加存款利率或貸款利率,這兩種利率在當前都屬于管制和半管制的利率。 “中國放棄了使用利率作為宏觀調控的手段,于是,出現了一個怪現象:不管經濟發展的狀況,都不用利率作為調節手段。”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欠發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袁鋼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利率稍稍一動就會產生巨大的作用,但是,相對于通過行政手段來調節宏觀經濟,這個作用并不是政府所期望的。 他表示,如果提高利率,由于國有企業是國家提供貸款,利率提高了則它的成本增加,增加了負擔,對國有企業十分不利。但是民營企業卻承受得起,這樣就有利于民營企業投資,因此不能用提高利率的手段,而要采取行政手段,這樣就做到了“有保有壓”。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冷熱兼存的尷尬局面,投資看起來很熱,但消費卻沒有熱起來。“如果從消費的角度來講,應該降低利率來刺激消費,但是從房地產和投資的角度來看,我們還應該提高利率。投資熱和消費冷所存在的矛盾,是國內經濟的兩難。”袁鋼明說。 從投資的情況來看,中國的投資很熱,在兩個方面都應該提高利率:一是普通的投資市場,二是房地產相關企業。從消費的角度來看,情況則相反:首先,消費總體來說還可以,但是從去年開始在一點一點往下滑,雖然不明顯,但是沒有往上走的趨勢。其次,由于消費比較弱,體現在儲蓄上,大家都不愿意花錢了,都往銀行里存,如果提高利率,儲蓄就更多,消費就更加疲軟。最后,消費弱的背后又造成了通貨緊縮,如果提高利率的話就更行不通了。 從貨幣市場來看,現在的貨幣量過多,收縮貨幣才有利于提高利率。但是從外匯市場的角度看,如果提高利率,則會造成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增加,導致“熱錢”的涌入等等,所以現在也面臨著兩難處境。 “既然怎么走都不對,無論升和降都不合理,那么不動最合適。”袁鋼明總結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煜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現在貨幣市場的利率,不能夠反映中國資本市場的供求狀況,“現在貨幣經濟和實體經濟是脫節的”。他認為,中國的經濟運行存在一個很嚴重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是大量的錢存放在銀行,導致銀行的流動性過剩,大量的錢囤積在貨幣市場空轉,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中。這樣空轉所形成市場利率不能反映市場供求的狀況,這樣的利率沒有經濟變量的調節功能,也沒有有效的利率傳導的機制。另一方面,在實體經濟中,結構性融資的矛盾特別突出,銀行所有的錢都希望流向發達地區、大城市和大項目,都去爭奪大企業,而中小企業融資相當難。正是對應了這樣的結構性矛盾,民間融資或者地下金融的規模才變得非常大。而這一部分是在央行的宏觀調控之外,如果利率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這種資金供求的狀況,體外循環所形成的利率可能更加具有代表性。 因此,劉煜輝說:“我覺得沒有必要動,因為動了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在中國,目前控制信貸是最直接的宏觀調控方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