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行業是暴利還是虧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6日 11:55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從2003年開始,連續三年,媒體都把眼鏡行業列入中國暴利行業之中。“8元鏡架售價180元”、“零售商利潤至少達300%”等之說,把眼鏡業一次次地推向風口浪尖。在有關“眼鏡是否存在暴利”的口水戰中,記者走訪了相關各方面。 見習記者 阮夏
消費者我們是冤大頭 一聽說記者要報道眼鏡暴利這個話題,一位陳姓消費者即氣憤地說,“我聽說出廠價為8元的鏡架,零售賣180元,這不是暴利是什么?”“他們(零售商)推薦了一大推外國牌子,說是鍍了什么膜我也不懂,從外觀上很難區別出眼鏡的好壞,我買過一副200多塊的眼鏡,半年就斷腿了。沒暴利?我當然不信。有種說法‘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我們是真正的冤大頭,是受害者。” 據一位零售商透露,他們喜歡推薦樹脂鏡片,因為這中間的差價比玻璃片可觀。以進口韓國樹脂鏡片為例,最低批發價為25元至30元,質量稍好一點的為45元至60元,在零售中卻可以賣到300元以上。如果是稍有名氣的樹脂鏡片如依視路、豪雅、蘇拿等,零售價至少可以賣到800元一副,但是進貨價也只在300元左右。位于天河區的某眼鏡專賣店的老板李先生曾對一媒體記者透露,眼鏡這一行業風險低收入高,投資200萬,一年賺個百把萬沒問題。 廠家零售商利潤達300% “工廠賺的是血汗錢,暴利與我們無關。”廣州飛騰眼鏡制造有限公司趙先生一聽記者提到眼鏡暴利這個話題就直搖頭。“在眼鏡生產銷售各環節中,工廠最慘,賺的是血汗錢,這一行中只有銷售終端能賺些,通常他們的利潤高達300%。比如我們在深圳橫崗的工廠以二三十元一副賣出的鏡架,眼鏡鋪里賣100多元。也不能指責商人暴利,沒有錢賺他們怎肯做生意啊,再說他們也要付昂貴的店鋪租金,工作人員的工資。中國現在還沒有什么出名的眼鏡品牌,只是為國外品牌代加工。有品牌就會貴,工廠只是掙一些加工費。” 對于部分廠家認為只有零售商獲取高額利潤的說法也有廠家持不同看法。“他們沒有暴利。”廣州市番禺凱利光學有限公司開發區分廠曾小姐為零售商叫冤:“一直聽說眼鏡行業存有暴利,其實并不完全如此。現在生意不好做,很多銷售商都是采取買眼鏡架送鏡片的方式,只是掙眼鏡架的錢。我們廠以生產眼鏡片為主,工廠和銷售終端賺得都不多。比如我們賣給經銷商是二三十元一塊鏡片,最終銷售聽說也是五六十元,這個價錢并不過分,不存在暴利。” 業內人士眼鏡店凈利率低至3.5% “不能用小作坊的生產成本與正規眼鏡店的賣出價格去作簡單的比較。”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眼鏡行業從業者表示。眼鏡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商品,它亦商亦醫,顧客要配戴一副合適的眼鏡,從鏡片和鏡架出廠到顧客使用,其中還要經過驗光、加工、調校等環節,所以眼鏡的銷售完全是個性化的服務,不像超市賣菜那樣簡單。他稱:“銷售規范的連鎖店鏡架、鏡片毛利率在50%左右,這樣高的利潤率部分原因在于驗光和加工費用混在價格里面。攤分運營成本后,在景氣的情況下,凈利率低至3.5%,不景氣的情況下,甚至虧損。”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眼鏡市場一直競爭激烈,任何行業任何店家想要獲得暴利都很難。除非是出售假冒偽劣產品或以次充好,以國產的鏡片充當日本、韓國或是歐美進口的,從而將價格定得高得離譜。 市民聲音 在這場眼鏡市場是否存在暴利的爭論中,記者隨機調查了幾位市民。 支持方:楊小姐(廣告界):眼鏡就如裝飾品或衣服一樣可以帶給我審美的樂趣,不同款式會戴出不同的味道,這是最重要的,至于價錢,貴一些穿在身上感覺自在。有時候人買的就是品牌。 陳小姐(媒體從業人員):沒有所謂合理與否的問題,有句話是“存在即是合理”。商人打開門做生意當然是希望賺得越多越好,他開出高價,有人愿意買就行了,買不起可以不戴眼鏡,古時近視的人還不一樣不戴眼鏡? 反對方:李先生(物流業):有些眼鏡的價錢高得沒了譜,有上萬元一副的,若有人買這樣的眼鏡,我勸他還不如把錢捐給希望小學也比捐給眼鏡商好。 陳先生(待業中):不值!雖然有“一分錢一分貨”的說法,但市面上的眼鏡性價比低,不值得買。他們(眼鏡商)太狠了,鍍上一層不知什么膜就要加幾十塊,我沒有近視,不過即使我近視,配眼鏡一定不會挑貴的,太虧了。 觀望方:陳小姐、黃小姐(應屆畢業生):人只有一雙眼睛,戴便宜的東西怕壞眼睛,買貴了又覺得有些浪費,我們不知道商家賺了多少,通常會挑選中間價位的。眼鏡直通車?我們有去看過,眼鏡架便宜,款式也多,可以考慮,但是鏡片不敢在那店里挑,因為不知道他們從哪里進貨的,我們還要再比較考慮一下。 (紫/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