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益金助推油價機制改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6日 08:53 中國經濟時報 | |||||||||
編者按: 國家對石油開采企業銷售國產原油因價格超過一定水平(40美元/桶)所獲得的超額收入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在國際油價不斷攀升,國內外成品油價差較大,國內石油行業上下游企業利潤失衡的情況下,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對于理順石油行業內部上下游之間利益關系,對于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對于消費者利益究竟存在著哪些影響,在這組特別 本報記者 唐瑋 黃楊 4月4日,中石化、中原油氣、石油大明三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自2006年3月26日起,國家對石油開采企業銷售國產原油因價格超過一定水平(40美元/桶)所獲得的超額收入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石油特別收益金實行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征,按月計算,按季繳納。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比率按石油開采企業銷售原油的月加權平均價格確定。 不久前,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石油、電信、電力等行業中幾乎沒有壟斷”的論點遭到質疑,此時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似乎別具意義。專家稱,石油特別收益金的征收是協調石油行業內部上下游利益、推動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的一塊重要階石。 是必然還是權宜之計 去年年底財政部補償中石化100億元之事還未淡出人們的記憶,僅僅間隔3個多月,石油特別收益金的征收就落到了實處,可謂是一大進步。 “此前,石油巨頭們高額利潤到底是憑借自身公司治理能力獲得,還是乘著國際高油價東風囊括,或是依據壟斷地位坐收,三者的界定并不清楚。如今通過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利潤來源能詳細、明確地分辨,使得政府與企業的權利與責任的界定和分配進一步明晰化,朝著更好、更明確的考核方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趙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說,石油特別收益金的作用是調節上下游部門之間的利益。因為,壟斷企業掌握著國家的資源,利用其壟斷地位獲取高收益。但下游煉油企業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消費者承擔著很重的成本。通過對上游征收特別收益金對下游行業和弱勢群體進行補貼是必然。 然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則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對石油開采企業征收特別收益金,是特殊時期、特殊情況下的特殊辦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價格管制所帶來的收入不公平問題。”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采用特別收益金而非稅收的形式,除了有法律程序簡化的優勢之外,還有操作靈活的特性,具有特殊辦法的性質。”他表示,特別收益金是一種“費”,雖然效果與“稅”相差無幾,但是其操作靈活。若國際油價降低,國內石油上游企業的利潤減少,或者為了保證石油巨頭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勘探開發,皆可能取消這種政策。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史丹認為,特別收益金主要是針對生產原油的企業,因為漲價因素帶來的那一部分收益,應該通過特別收益金收到國家去,把這部分利潤調節給下游行業,利益會均衡一些。 推進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 “目前,我國原油價格與成品油價格不對稱。在國際原油價格節節攀升的情況下,石油開采企業利潤呈幾何級數增長。但下游的煉油企業則因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成品油價格不接軌,只能以較低的價格出售從而出現虧損,這也就是去年國家給中石化補貼100萬元的原因。”趙錫軍說,“另外一點,我國的石油開采企業帶有壟斷性,可以利用壟斷地位和定價權,獲取高額利潤,擠壓下游企業利益,排擠下游的競爭者。” 趙錫軍認為,最終的解決辦法是把價格放開,通過市場競爭決定價格。煉油企業要獲得同樣的回報,成品油價格需要與國際接軌。但如此一來,消費者并不能承受成品油價格上升所帶來的壓力,除非是壓縮消費市場或者是增加居民收入,可即便如此也仍然無法一步到位達到具備足夠承受力的收入水平。在約束條件如此之多的背景下,作為政府,為了體現公平性,要對因價格因素造成虧損的企業進行一定的補貼。 史丹指出,征收特別收益金是配合石油價格機制改革的輔助手段,或者說其作用是調節利益分配。 但董秀成卻認為,征收收益金和成品油價格改革是兩個概念,將兩者揉在一起不太合適,但也不是毫無關系。比如征收特別收益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上繳一部分利潤,其利潤空間變小了。大集團特別是中石油、中石化,整體利潤又上漲一塊,對煉油企業,使虧損減少,對中石油、中石化整體利潤來說,上游減少一部分,下游又補貼一部分,對三大巨頭的整體利潤來說影響不大。 牛犁說,對石油開采企業征收特別收益金是整個價格機制改革配套方案的一個內容。價格機制改革的內容比較復雜,包括價格本身的一些機制、補貼的機制、相關資源品的替代機制、石油企業上下游之間協調的機制和一些財稅的配套方案。 但是,牛犁認為,調節終端利益主要依靠燃油稅,這才是最有效的工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