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宏偉
一輛摩托車穿行在布滿地膜碎片的農田間。那些地膜碎片泛出瘆人的白光,遠遠望去如同一堆堆靈骨,又像是漂浮在渾濁的河面上的一大片白色飛鳥死尸……
這是新華社2006年3月28日發表的一幅題為“‘白色污染’侵蝕黃河中上游農田”的
照片。新華社配發的照片說明稱,農田“白色污染“能引起土地板結,嚴重影響土地的透氣透水性,阻礙農作物根系的生長,降低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不夸張地說,這些農田正在慢慢死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如果對于“白色污染”不加以高度重視,城市也會“死于白色污染”——即使是北京、第29屆奧運會的主辦地也未必能夠幸免。
這只是一個顯得有些聳人聽聞的預言,沒有人希望它能成為現實。但問題是,我們必須看到“白色污染”的嚴重程度,預見它如果得不到很好治理而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及時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措施。
通用塑料制造的環境問題
從本質上看,翁云宣的工作正是在努力防止“綠色奧運”變成“白色奧運”。
翁云宣的身份是中國塑料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盡管這個頭銜在業內很有些分量,但翁云宣的年齡并不大,也許這正和降解塑料在塑料行業發展的階段以及其廣闊的發展空間相對應。
3月31日,翁云宣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降解塑料的春天不遠了。”
降解塑料的春天恰恰孕育在由通用塑料(通常被稱為傳統塑料)制造的環境問題的冬天:
一項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每年廢棄的塑料快餐盒達100億只之多,其中80%以上未經回收,大量散落在環境中,重量在8萬噸以上;還有數據說,中國每天有20億個塑料袋被拋棄;中國塑料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的數據稱,北京市日產垃圾1.2萬噸,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其中僅超市的塑料袋每天的消耗量就達到5噸。
專家認為,這些廢棄物絕大多數是通用塑料制品,要想被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利用、分解,需要200年;如果將這些塑料廢棄物填埋,不僅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減產,還會占用和浪費大量土地;對其焚燒,則會釋放出多種化學有毒氣體,比如毒性極大的二惡英。即使在攝入量很小的情況下,這種氣體也能使鳥類和魚類出現畸形和死亡,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對人也有很大危害。
對“綠色奧運”“變白”的擔心正與這些事實相關。
據保守估計,北京奧運會期間,奧運村每天要為20000名運動員、教練員、奧運官員提供餐飲,在各比賽場所要為觀眾提供近7000萬份餐飲。整個奧運會期間將產生10000噸以上垃圾,其中大部分為餐飲垃圾,包括4%也即400噸的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
“對這些垃圾的處理,將直接影響到‘綠色奧運’理念的落實。而且在全球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的今天,必將影響到國際社會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評價。”翁云宣說,“如果使用生物降解塑料餐具,既可以解決‘白色污染’問題,也可以帶動我國‘十一五’重點產業——生物降解塑料產業的發展。”
源于自然,歸于自然
不久前,德國《應用化學》雜志發表文章說,1973年能源危機以后,替代能源和資源,如生物質問題引起人們注意并加強了研究。這可以看成降解塑料的發端。而且,這也表明了降解塑料除了具有環保意義外,還具有能源節約意義。
需要說明的是,塑料是否可以降解,只與其化學結構有關,而與原料來源并不完全相關,石油基(以石油為原料)塑料既有可降解的,也有不可降解的;生物基塑料則通常可以降解。
在業內,塑料的降解性能按照降解條件被分成光降解、熱氧降解和生物降解。其中生物降解塑料——用專業的話描述——是指“能在自然界如土壤或堆肥化或厭氧消化條件下或有水性環境中被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分解,對環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的一類材料”。
從記者了解到的各方面信息看來,生物基的生物降解塑料最為引人注目。在中國塑料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致北京奧組委的一份材料中,對于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指生物基的生物降解塑料)的特點如此描述:
相對于普通塑料,生物塑料可降低30%-50%石油資源的消耗,減少我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同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消耗二氧化碳和水(植物光合作用將其變成淀粉),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生物降解塑料可以和有機廢棄物(如廚余垃圾)一起堆肥處理,因此和一般塑料垃圾相比,省去了人工分揀的步驟,大大方便了垃圾收集和處理。
美國NatureWorks公司資深技術顧問甄光明博士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展示了一張照片:一個由聚乳酸(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的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一次性水杯在堆肥條件下,經過47天,完全與環境融為一體。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源于自然,歸于自然’。”甄光明說。
成功的先例
如果真的實現“源于自然,歸于自然”,人們有望不必再為北京奧運會期間產生的萬噸垃圾頭痛。
成功的先例是有的:
在結束不久的都靈冬奧會上,都靈奧組委明確規定,在奧運場館和比賽場地的所有餐飲服務提供商所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必須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包括麥當勞和可口可樂在內所有餐飲供應商都使用了生物降解塑料餐具制品,實現了都靈冬奧會提出的環境目標。
2000年悉尼奧運會,在餐具、食品包裝和垃圾袋等方面共計使用了約2000噸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有效解決了“白色污染”問題,被國際奧委會體育與環境委員會主席波爾·施密特譽為“歷屆奧運會中環保工作做得最好的一屆”。
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同樣使用了生物降解塑料餐具制品和垃圾袋。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上使用的所有2270萬個一次性餐具和120萬個可重復使用的餐具(托盤、容器、杯子等),以及所有垃圾袋,都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同時,愛知世博會還將生物降解塑料應用到了標語、橫幅、產品外包裝、路標、地圖、遮陽布等更廣泛的領域。
2005年10月18日的《華爾街日報》報道,從當年11月1日起,全球最大的連鎖超市沃爾瑪將首先為新鮮草莓、芽甘藍、切開的水果和香草等鮮切食品換上由聚乳酸制成的包裝,以替代原來的石油基塑料包裝。此項措施每年涉及1.14億個包裝。據沃爾瑪方面稱,這項舉措將為人類節省80萬加侖石油,并減少了至少1100萬磅的溫室氣體排放。
除了前面提到的NatureWorks公司外,到目前為止涉足生物降解塑料(包括石油基產品和生物基產品)的全球知名公司還有日本昭和電工、三菱化學、拜耳、巴斯夫、杜邦等。中國的清華大學、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所等機構與國內一些企業合作,也開發、生產了數種生物降解塑料。
北京新材料發展中心項目管理部副部長褚文博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后,不少廠商開始擴大產能,以期進一步降低成本,鞏固市場。無疑,這使消費者和有意進入這一領域的競爭者增強了信心。
廠商的信心更來自巨大的市場空間:
有說法稱,中國2005年的塑料使用總量為2500-3000萬噸,其中約550萬噸用于包裝,一次性包裝需求占三分之一;預計到2010年塑料使用總量達到8000萬噸。
而據褚文博在一篇文章中引用的數據,截至2004年底,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年產量只有12萬噸;2007年前,全球新投產的生物降解聚合物產能將達到22.5-30萬噸。
“目前看來,降解塑料規模太小,只是對傳統塑料的補充;但可以肯定,降解塑料代表了塑料工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前途無限光明。”翁云宣說。
需要做什么
盡管透出了綠色的氣息,但降解塑料的春天畢竟還沒有到來。擋在春天面前的一是價格,二是消費者觀念。
作為對國內這一行業情況最熟悉的人之一,翁云宣也不很清楚各種生物降解塑料與通用塑料相比,究竟存在多少價格劣勢。“有些降解塑料價格相當于通用塑料的2-3倍,有些降解塑料價格只比通用塑料高20%左右。”翁云宣說。
按照褚文博和甄光明的一致說法,目前聚乳酸(熱塑級)長期大宗商業合約訂單的出廠價約為11000-16000元(人民幣)/噸,這已與中國市場上通用塑料價格相當。
甄光明說,如果獲得進口關稅減免或獲準在中國成規模生產,聚乳酸的價格問題已經不成為障礙。
企業和行業協會的想法是一致的,即價格劣勢要靠政府政策來補齊。
動作不是沒有,比如國家發改委在2001年發布的有關文件中,明確限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使用,推薦使用降解塑料制品,尤其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2004年,全國人大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草案)》和《固廢法(修訂)》,鼓勵再生生物質能(生物降解塑料屬于生物質)的利用和降解塑料推廣應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中,都將發展生物降解塑料產業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但總體而言,我們的政策和規定缺乏可操作的細則。”褚文博說。
褚文博舉例說,比如德國,鼓勵使用生物降解塑料,但并不禁止通用塑料制品的使用,不過,通用塑料制品在拋棄時要繳納2-3倍的垃圾處置費,而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則不需要繳納這一費用。這樣一來,政策調節的作用就很具體易行了。
翁云宣說,國家對發展降解塑料鼓勵性的提法有,但實際的政策不多;對通用塑料應用于一次性產品的限制性規定也相對不足,起不到什么約束作用。
至于消費者觀念,翁云宣說,有些人以為可降解塑料不如通用塑料耐用,這是常識的誤區,需要通過有關方面加強宣傳來解決。
翁云宣更想強調的是,即使在價格略高于通用塑料制品情況下,消費者也應當有意識地優先選擇降解塑料。
“我知道在歐洲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在降解塑料制品價格比通用塑料制品高三分之一的情況下,絕大多數消費者仍會選擇降解塑料。而在中國,你要是憑空調查,消費者的回答也許是選擇降解塑料,至于平時實際的購買行為,誰知道呢!”
回到奧運會問題上,翁云宣的建議很具體:
在集中用餐的地方,有選擇地使用可多次使用的生物降解塑料餐具;在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場所,全部使用生物降解塑料一次性餐具;所有垃圾袋都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依托專業機構,確定生物降解塑料餐具的使用場合和準入規范,并在招標文件中對餐飲供應商使用生物降解塑料餐具提出明確要求;依托環衛部門設計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體系,對生物降解塑料進行堆肥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