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中國生產資料市場發展報告》正式發布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3日 15:20 商務部網站

  商務部新聞辦公室文章類型:原創內容分類:新聞

  由商務部市場運行司會同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組織相關行業共同編纂的《中國生產資料市場發展報告(2005--2006年)》于3月31日正式對外發布。

  報告對“十五”時期及2005年我國生產資料市場運行、供求狀況進行了多層次、多
角度的分析,對2006年和“十一五”時期市場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和判斷。

  報告認為,“十五”時期我國開始步入重化工業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時期,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市場對生產資料需求的增加。“十五”時期,我國生產資料銷售規模從2000年的5.3萬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4.27萬億元,年均增速達15.6%,是歷史上發展最快時期。2005年在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引導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持續較快發展,全年實現國定資產投資8.86萬億元,增長25.7%;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萬億元,增長9.9%;工業增加值完成7.62萬億元,增長11.4%;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42萬億美元,增長23.2%;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4362億元,增長22.6%,為生產資料市場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2005年生產資料市場發展取得良好的成績。一是生產資料銷售總額達到14.27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6.2%;二是市場環境得到改善,有效抑制了鋼鐵、氧化鋁、水泥等部分行業投資過熱傾向,能源等基礎原材料產品資源約束矛盾明顯緩解,主要礦產品資源對外依存度增幅減弱;三是生產資料市場價格明顯回落,價格總水平從2004年的13.6%回落至2005年的2.9%,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四是流通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快,流通領域成為外資投資企業的重點,多元化市場流通格局已經形成;五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進一步發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相互配置更趨密切;六是現代流通技術得以應用,流通增長方式轉變取得新進展。

  報告分析,生產資料市場發展的同時仍面臨著一些制約和不穩定的因素。一是主要基礎工業產品存在著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矛盾,供大于求的壓力在逐漸增加;二是

能源、基礎礦產品等資源約束的矛盾依然存在;三是部分資源性產品比價關系不合理,個別管制產品價格改革滯后,負面影響在加大;四是國際市場主要基礎原材料供求關系的變化,對國內市場影響程度不斷加深,所引發的國際間貿易爭端和摩擦有可能增多,需在市場發展過程中,認真對待和妥善解決。

  報告指出,2006年生產資料市場發展的外部環境仍有許多有利條件。一是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國際間貿易總量的增加,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二是我國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加快發展階段,西部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生產資料需求起著拉動作用;三是實現經濟持續較快發展,需要生產資料的供給保障。根據“

十一五”發展目標,預計2006年GDP增速仍會保持9%左右的增長水平。

  報告預測,2006年生產資料市場將呈現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市場供需增長將隨著投資、重工業生產增勢減緩而有所回落。預計全年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將超過15.5萬億元,增長速度在12%以上;二是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總水平以平穩發展為主,不會出現大起大落。全年價格走勢將可能由上半年的持續下降逐步趨向回升,呈現前低后高的變化趨勢。預計全年平均價格總水平漲跌幅度在1個百分點左右,并呈現前低后高的變化趨勢;三是市場總體保持供需平衡。除少數能源和基礎工業產品在局部地區或某一時段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市場供需及價格波動外,全年生產資料市場總體處在供略大于求的基本平衡。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經過近一年來的調整將逐步趨于穩定,預測到“十一五”末期我國生產資料市場流通規模將達到25萬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在10%左右。

  報告強調,為促進生產資料市場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在市場運行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三方面關系。一是以滿足居民消費升級、城市化、工業化需求為目標,做好生產資料市場供需平衡工作;二是以發展現代流通方式為核心,做好生產資料市場體系完善與提升工作;三是以加強市場法規建設、構建商業信用體系為重點,推動生產資料市場協調有序發展。同時做好四項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生產資料市場監測與調控工作,不斷提高監測、調控水平;二是積極培育農村生產資料市場,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三是大力創新流通業態,推動生產資料市場增長方式的轉變;四是加快批發市場的改造和提升。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