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品牌認識的誤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3日 12:19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一家之言] 除了個別領域,洋品牌產品市場價位總比本土品牌高,有時竟高到令業內人士驚訝的程度。盡管業內人士的“驚訝”有時會起到一定的市場引導作用,但也有不少消費者對這種“驚訝”不以為然。他們或者固執堅持“一分價錢一分貨”的觀念;或者認為業內人士根本就跟本土品牌一伙兒。前者是基于對洋品牌的無知,而后者則是基于對本土品牌的無知。
今年春節期間,洋品牌彩電與本土品牌彩電的市場表現更是把這一問題凸顯了出來。 今年春節前,索尼、松下、夏普、三洋、東芝等八大洋平板電視品牌悄悄形成“降價聯盟”,集體降價,整體降幅高達20%,引發了洋品牌平板電視降價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洋品牌如此集中地集體降價,而且降價幅度又是如此之大,這在近幾年來是極為罕見的。降價作為一種商戰通用的手段,洋品牌用起來也很順手,這沒什么奇怪,而洋品牌欲以價格策略搶食國產平板電視春節市場銷售份額的目的,一目了然。這也正常,即使降價幅度超過了人們的預想,這也不至于太讓人吃驚。真正讓人驚訝的是,洋品牌降價之后不僅價格仍比TCL、康佳、創維等國產彩電高出一大截,而且其利潤空間依然相當大。一位彩電業人士透露:“直降5000元的索尼40英寸液晶電視,依然有高達1萬元以上的利潤空間,而這一利潤相當于100臺國產彩電的利潤!”松下、三洋、東芝等洋平板電視的利潤也是如此。 即使“一分價錢一分貨”在很多時候適用于對洋品牌的評定,但“貨”再好,也不能在價格上太不靠譜。如果考慮到國產彩電企業一般只能將利潤控制在5%至10%,而這也已經被認為是家電行業的合理利潤,那么洋品牌彩電的利潤憑什么可以百倍于國產彩電呢? 客觀說,在過去,洋品牌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過硬的質量,在占領市場的同時打下了良好的品牌價值基礎,使其品牌本身可以產生“溢價”效果,并且成為其利潤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本土品牌缺少真正可比性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基于“高質”而接受“高價”的事實。然而,現在的彩電業早已今非昔比,本土品牌不僅在技術和質量方面已經迎頭趕上,而且經過多年的市場拼殺,堅持下來的品牌也已經成熟。在平板電視領域,國產品牌基本上與洋品牌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面板同樣是從韓國、中國臺灣等地的專業面板供應商進口的,IC芯片技術基本上都是來自美國硅谷;在產品品質上,國產彩電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已具有很多獨創技術,質量上和洋品牌不分伯仲,而有些洋品牌甚至是在中國二三流的代工企業貼牌生產的;在售后服務等方面,國產品牌的投入甚至遠遠大于進口品牌。 有人說,洋品牌平板彩電與國產平板彩電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一個娘生的,只是名字不同而已。然而洋彩電卻能依靠品牌優勢和“洋身份”,定高價,賺取巨額利潤。如果說洋品牌是利用中國消費者對洋品牌的成本、技術、品質、定價“不知道”的“品牌錯位”,故意將價格定得很高,刻意營造一個“高價一定等于高質”的高端品牌假象,賺取大錢,是一種錯位的“品牌錯位”,那么許多中國消費者多年來形成的非理性品牌認識論則是一種錯位的品牌觀。日本許多電器公司在全球其他地方面臨大幅虧損,而在中國卻可以獲取巨額利潤,這是否有點諷刺意味呢?文可鑫 (紫/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