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商學院的品牌價值(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2日 23:02 中華工商時報 | |||||||||
訪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梁 “努力使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國家重點學科,保持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全國領先優勢,不斷提升M BA/M PA的社會品牌。完成企業管理、公共管理等學科的布局和人才配置。”談起管理學院未來的發展,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梁□的思路尤為清晰。
問:感謝您百忙中接受采訪,作為了解管理學科發展的前提,我們想首先請您簡要介紹一下,管理學與數理學、工學類的一些學科相比有什么特殊性? 梁:和理學院、工程學院、信息學院、生命學院、地空學院這樣純自然、純工程學科相比,管理學院的確有許多不同。從學科分類上看,以前管理學科一部分在人文類,一部分在自然科學,可以說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而現在的學科分類把整個管理學科單獨定位為“管理類”,有了和理科類、工科類并列的地位。從培養人的角度來說,純理工科主要以培養科學家、工程師為目標,而管理學科除了培養研究者之外,主要還以為企事業單位培養管理人才為目標。 管理學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與自然科學的研究有類似之處,比如:能夠運用到數學里的運籌學來研究物流問題;研究生產計劃問題,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支持等。但是在相當的研究范圍內,其研究的問題也是十分復雜的,主要原因是,在管理學所研究的問題中包含了人的因素。有關人的行為、心理、動機與社會經濟組織運行的相互影響;個人行為與組織行為之間的關系等等問題,特別是人的行為還涉及到傳統文化、習俗、社會制度等方面的影響,使得管理學研究與純自然科學研究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不同。 管理學科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決定了該學科對老師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自然科學的老師在業務上主要是和自己的同行交流。管理學科則必須始終和研究對象保持密切聯系,而社會經濟系統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求老師不僅要有很高的智商,而且還要有相當高的情商,必須與社會有廣泛的交流。可以看到國外一些管理學教授除了教學和研究外,還會在企業、政府里做兼職顧問或董事,顧問也好,獨立董事也好,都會給他們觀察社會和研究客體提供很大的空間和機會,是研究必需的。我們國家對M BA/M PA專業學位教育評估指標中對此也有十分明確的導向。 問:從管理學科發展的角度講,管理學院還有哪些發展空間和不足? 梁:首先談一下如何評估一個管理學院的水平,這是比較復雜的問題。評估的指標有多種多樣,但總體而言不外乎教育與科研兩大方面。教育主要是培養高水平人才,最公正的是社會的評價,看培養的人才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在這方面我校的管理學院做出了比較好的成績,除了已經培養出一些在企業和政府中取得杰出成就的校友外,2005《福布斯》對中國的商學院和管理學院的M BA進行了排名,其中我校全日制M BA在全國近百所培養單位中處于第11位,該排名主要是基于已經畢業學生的年薪來確定的,雖然不能夠完全表示學生的社會地位和對社會的貢獻,但可以間接說明我校管理學院的畢業生在社會中已經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和一定的社會地位。由于我校的管理學科發展比較晚,其他方面的學生目前還無法準確評估,但是從管理學院的學生發展現狀看,我們的許多學生在國家的諸多重要行業和各級政府機關已經嶄露頭角,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條件。可以很自信地說,在不久的將來管理學院的畢業生一定會為我校的品牌進一步增加光彩。 科研方面,有一些可量化指標。從國內的水平看,這些指標是來衡量一個國內一流管理學院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標準。比如每年至少5個類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級別的項目以及一批省部級的和企業委托 項目。能夠這樣,就能保證有幾十個教授、副教授得到不間斷的項目資助,可以持續地從事研究。另外,國內一流的管理學院在國際學術期刊上至少每年發表30篇學術論文。我們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在全國排名中處于14名,總體上離國內一流管理學院還有一定的差距。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管理學院的社會品牌。社會上對一個管理學院的認可與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報考該學院的M BA和M PA學生的數量和水平。每年報考我校的M BA和M PA學生數量在全國是比較靠前的,但是區域因素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主要是安徽生源,其他地區的生源有一些,但離全國品牌還有差距。我們的估計是,我校管理學院的社會品牌目前正在由“區域性品牌”向“全國性品牌”邁進,但是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一個指標,就是一個好的管理學院一年穩定進入學校的學費要達到3000萬元以上,國內少數一流管理學院各項收入有的已經達到億元的規模。該指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管理學院的認可程度。 從上面的指標看,我們學校的管理學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這種差距還沒有令我們失去信心,或者說我們有信心通過努力縮小甚至趕上。因此我校管理學院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會還是比較大的。(陳良高 胡勝友)(3F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