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遭遇生存危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31日 02:24 海峽都市報 | |||||||||
N本報記者 朱麗萍 文/圖 本報訊 福州長樂漳港海蚌學名“西施舌”,專家稱世界僅有意大利威尼斯產的海蚌才可與之媲美。上世紀80年代初,閩菜大師強木根、強曲曲創出“雞湯氽海蚌”特級菜肴后,“西施舌”開始名揚四海,身價暴漲的漳港海蚌成為國宴和各地上檔次飯店的特供海產品。
然而,近日記者對長樂漳港進行實地采訪時得知,漳港海蚌現在面臨人為海域污染、電拖網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濫捕濫撈的嚴峻考驗,這也使得漳港海蚌產量銳減,“西施舌”遭遇生存危機。 【動態】“西施舌”身價飆升 漳港海蚌殼薄,肉質鮮美細嫩,明朝時期海蚌就已成為宮廷貢品,1972年尼克松訪華期間,漳港海蚌作為特供品被擺上國宴,自那時起就成了國宴的一道名菜。如今,從國宴到省里的高規格接待以及現在的大賓館飯店都將這道菜列為招牌菜。 福州長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西哈努克親王每次到北京都點名要這道菜,而香港、上海的一些名貴酒樓每隔一段時間也固定向長樂海蚌場訂購“西施舌”,漳港海蚌的身價越來越高。漳港海蚌的品質在海蚌中是最好的,據稱全世界曾經僅有意大利威尼斯產的海蚌可與之媲美,如今威尼斯的海蚌已經絕跡,因此漳港海蚌更顯珍貴。 據當地村民介紹,漳港海蚌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僅在地處閩江口南岸的漳港半淡半咸海水、25℃左右的恒溫環境、海深8~10米左右的海區中才適宜生存,從3厘米大的幼苗長大到9厘米的成年蚌大約要3年時間。 而隨著“雞湯氽海蚌”的走紅,漳港海蚌身價暴漲、需求劇增,每公斤價格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約4~6角飆升為現在的400~600多元。身價的飆升,隨之而來的是掠奪性的采撈,造成其產量銳減。 【現狀】一只船一天只撈到幾粒 日前,記者驅車前往“西施舌”海蚌的產地長樂市漳港鎮。在汽車通往漳港海灘路的一側,一條排污溝里流出渾濁的污水,污水散發著難聞的氣味,并源源不斷流向海里。在漳港海灘附近,四處是被圈圍起來的水產養殖基地,每個養殖基地都有排水口。當地村民說,養殖基地的水要常換上新的海水。 “現在臟水都流到海里,海水水質不如從前了,海蚌也少了!”見證了漳港海蚌興衰的當地老漁民———七十多歲的張大伯回憶,“生產隊時期,每逢退潮,沙灘上隨處可以撿到海蚌,那時候一斤海蚌才二三毛錢。”張大伯說小時候想吃海蚌到海灘上就可以撿到,而現在一斤海蚌得賣二三百元,想吃也舍不得吃了。 漳港鎮的養殖戶肖老板告訴記者,自己擁有幾口水塘,里面養著收購來的幾種海產品,其中就有幾粒海蚌。他表示,10年前,最多一天可以收購50多公斤海蚌,而現在漁民出海一次還捕撈不到10粒,并且不少是幼蚌,前幾年收購的幼蚌放在水塘里還能暫養一段時間,但近幾年水質受污染,幼蚌一放進水塘就死了。 肖老板說,五六年前,當地漁民還只用鋤頭手工撈海蚌,一天一只船能撈取二三十公斤海蚌。如今漁民用起了電拖網捕撈,大大小小統統落網,而且是不分季節地捕撈,結果是海蚌數量越來越少,有時一只船一天只能撈到幾粒海蚌,9厘米以上的成蚌已經很少見。 記者從長樂海洋漁業局也獲悉,漳港海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年產量近百噸,到如今只有三四十噸,海蚌品種面臨瀕危。據介紹,正常成蚌大約是9厘米長,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漳港海蚌大多在七八厘米長甚至更小。 【原因】電擊!遭遇毀滅性打擊 然而水質的改變并不是“西施舌”瀕危的主要原因,長樂海蚌場鄒文鐘書記告訴記者:“環境污染、人為濫撈以及管理不健全是導致海蚌瀕危的直接原因,但濫捕濫撈是最致命的。”鄒書記稱,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捕撈,漁民竟使用過電擊手段,這使幼小的蚌苗都無法幸免。 在漳港海灘記者看見岸邊停泊著不少船,當地村民指著這些船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捕魚的漁船,在漁船里裝上設備,將電線布在漁船下,可進行電網捕撈。” 同時,為了捕撈海蚌,漁民用帶有高壓水頭的耙蚌,通過高壓水頭強烈沖擊海床,使海床上的海蚌不論大小都滾起來,然后用拖在后邊的耙蚌一網打盡,這樣的手段對海蚌也是毀滅性的打擊。 鄒書記稱,漳港海蚌生長在近海,而電網捕撈多在近海進行,電網捕撈給漳港海蚌帶來毀滅性損害,遭破壞后恢復難度大。 【行動】進行品牌宣傳 增強保護意識 雖然,漳港海蚌遭遇了毀滅性的災害,但可喜的是,近幾年長樂市政府加大了對漳港海蚌的保護力度。2003年,長樂成立了市長掛帥的漳港海蚌資源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針對濫采捕海蚌,成立了有近10名專職人員的保護區漁政站對保護區進行監察和保護。 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從2003年開始,長樂市總共投入500多萬元進行海蚌的育苗和生長研究,去年在漳港天然海灣內建成3000畝人工養殖示范區,去年已向示范基地投放10萬粒的幼苗進行培育,海蚌人工育苗養殖有望實驗成功。 另外,漳港海蚌場已建成一個集生產、科研、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生態式海蚌公園,該公園除節假日向市民開放外,也對市民進行“漳港海蚌”品牌宣傳,以增強村民的海蚌保護意識。 【尷尬】有保護法規 執行監管難 鄒文鐘書記告訴記者,海蚌增殖保護區的總面積達12999公頃,涉及6個鄉鎮、11萬人口,對于生長在海邊世代靠“漁”為生的漁民來說,要讓他們不下海捕魚,執法部門監管起來還是存在難度的。 據介紹,漳港海蚌的保護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當時就有了市一級的政府保護措施出臺,1992年省七次人大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長樂海蚌資源增殖保護區管理規定》,正式以法規形式確立了保護漳港海蚌的重要性。 《規定》詳細劃定保護區和增殖區的范圍,強調在增殖區內禁止采捕海蚌和從事各種有礙海蚌增殖的活動,然而十幾年來該法規實施得并不理想。 據長樂市海洋與漁業局介紹,漁業部門多次組織打擊違法捕撈,但是漁船只有在漁政來檢查時停開,漁政前腳走,漁船后腳開。同時,幾百艘的采捕船中,辦了“海蚌采捕證”的相當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