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調業存在“民企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9日 10:03 中國經濟時報 | |||||||||
■3C圓桌 最近有人拋出空調業存在“民企困境”的觀點,認為空調業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產業處于高度整合時期,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民營空調企業的發展窘境就尤為突現。 “民企困境”果真存在?那些帶國有性質的空調企業就能一路順風?
本報邀請了近年扶搖上升的“純粹民企”志高空調、國企印記深厚的長虹空調相關負責人,以及企業之外的業內人士,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主持:本報記者陳軍君 嘉賓:志高空調董事長兼總裁 李興浩 長虹空調營銷公司總經理 助理兼市場部部長潘征軍 浙江大學科技咨詢中心專家 沈聞澗 中國經濟時報:有人認為,一線品牌幾乎全部是有著國資背景的,它們利用強大的資源優勢,在資金、研發、技術、產品、價格上對二三線的民營空調品牌全面打壓,民營空調企業的日子已經越來越不好過。志高有“不好過”的感覺嗎?那么,換個角度說,長虹在空調業競爭已經十分激烈的情況下入行,是因為有“國資”撐腰?進入此行業后,你們體會到了相對于民企的優越性了嗎? 李興浩:在外部市場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單純地講“企業性質”,沒有意義。要說空調企業發展遇到“困境”,也不能簡單地說是“民企困境”。因為中國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來自于國內企業的競爭,更多是如何通過企業、行業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參與到國際產業分工上來。經過前幾年激烈的市場競爭,空調行業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具體到某個企業時,數據便最能說明一切。國家信息中心和《中華商務網》的統計數據表明:在過去的2005冷凍年度,志高在海內、海外再次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累計完成350萬套的全球銷售目標,成功跨入行業一線品牌之列。志高非但沒有遭遇“民企困境”,相反,邁進發展的黃金時代。 潘征軍:長虹是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完全競爭的空調行業,長虹同樣要面臨其他企業面對的問題。如果要說優勢,我想,應該體現在作為一家老國有企業,在管理、研發、制造、采購、人才等諸多方面的多年積累沉淀。制造業是傳統的。 中國經濟時報:沈先生的觀察呢? 沈聞澗:以經濟體制來衡量和判斷一個空調企業,實在不妥。我國空調業在發展之初就處于完全開放的市場競爭狀態中,國家政策對此沒有重點投入和傾斜,主要依靠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無論是國企、民企,在空調市場競爭中,都面臨過發展、壯大及轉型的壓力。區別只在于,了解市場、善于經營的企業,找到了差異化突圍的途徑,從而做大做強。志高與長虹的發展都是例子。志高從一個手工作坊成為行業強者,離不開企業家的領導,更不離開對市場洗牌契機的把握。而長虹空調去年的崛起,是經歷10多年積累后的爆發,絕非偶然。 中國經濟時報:民營企業發展戰略過分體現經營者的個人意圖,戰略性決策失誤常常使公司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契機;資產不透明化壓縮了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同時,股權、財權更迭頻繁與過度集中,也無法使企業沿著既定戰略目標步入健康的、規范的資本運營。這是持“民企困境”人士對民企的分析,志高同意這樣的說法嗎?沈先生呢? 李興浩:戰略,就是用什么樣的觀念和方式來經營企業。由于對企業經營規律認識不足而造成戰略缺失,并不僅僅發生在民營企業身上。在認識到基本的企業經營規律后,沒有體制上的約束,民營企業的發展優勢反而非常明顯。對于民營企業資產不透明,我部分認同,但這種情況并不普遍而且目前已得到相應改善。 沈聞澗:民營企業的一些陋習確實存在過,而且也導致了包括樂華、迎燕等一大批民營空調企業的出局。但是,這些都已經成為過去。據我了解,在近幾年的市場重組和洗牌中,許多民營企業已經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在不斷完善和規范內部治理結構和運營模式,并且主動導入國際領先的管理方法。一些適合空調的市場操作手段和管理方式,都是民營企業率先推出并實施的。同時,在公司長遠發展戰略上,他們也拋棄了低層次的價格惡戰,轉向以“高端、新品”為主的價值戰。此外,在他們擅長的市場操作靈活性及針對性上有進一步提升。而長期以來約束民企發展的“融資手段少、借貸難”等問題,也有望在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大大緩解。 相反,一些國企在操作過程中,長期以來的大企業病得不到根治,人員觀念守舊落后,市場反應速度慢、操作缺乏靈活性。 中國經濟時報:那么想請教長虹,在應對全球范圍內的能源及原材料上漲方面,你們會有優于民企的解決方法或基礎嗎? 潘征軍:長虹不僅有空調,還有彩電、冰箱等產品,所以在發泡材料、功能塑料、鋼管等原材料采購方面,會因規模巨大而增加與供應商談判的籌碼。更重要的是我前面談到的歷史積淀,形成了規范化的、系統化的健全的企業制度。 中國經濟時報:空調這個行業,是否已特殊到由企業的性質決定它能否生存或發展的命運?2005年統計表明,前10名空調品牌中,僅剩下3家民營企業,有人覺得這有預示意義。 李興浩:這個數據僅僅說明,另外7家非民營企業更多、更好地體會到了企業經營的基本規律。 潘征軍:這個說法不準確,我確信最終勝出的將是綜合競爭力強大的企業。 沈聞澗:我同意兩位企業人士的觀點。在完全開放的市場競爭中,任何份額和占比都是動態變化的,現在的分布并不能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基本原理。其實家電零售業“國退民進”例子,就很有典型意義。以國美、蘇寧為代表的家電連鎖企業,憑借先進的運營模式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壯大,并且不斷擠壓傳統家電企業的生存空間。他們未因為自身是民營性質,而在擴張和發展中受到限制。這實際上也折射出我國家電制造領域,仍然是以企業為主的開放式競爭,而非政策導向為主的半壟斷競爭。 中國經濟時報:國企也好、民企也罷,身處空調行業,你們現在是否有共同的難題?如何去克服?對中國空調行業未來走勢如何判斷? 李興浩:戰略和管理是中國企業普遍需要重視的問題。我認為,做企業應當具備一個最基本的觀念,那就是主觀性的東西要少一點,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要建立在企業經營規律的遵行與演繹上。結合全球空調業的趨勢,中國空調業未來走勢將是,傳統空調逐漸被淘汰,集節能、健康、靜音等主流技術于一身的第四代空調必將占據空調市場主流。而通過走技術導向型發展道路并以此建立起自己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也將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 潘征軍:技術創新應該是中國空調企業今后很長時間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空調是高能耗產品,而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能耗國,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出發,空調企業都有責任將節能當做首要攻克技術。其次,空調的確切涵義是空氣調節器,不光調節冷暖,還要提升空氣質量。鬧騰了這么多年的空調行業最終要回歸技術路線。其實從去年開始,空調價格已經回升,而產品的技術含量也在提升。基于此,長虹定下的戰略是,穩步發展,用2-3年甚至5年的時間逐步做強做大,不作自殺性的沖刺。其次,立足代表技術方向的產品。 沈聞澗:無論是志高、長虹,或是與他們處于同陣營的其它企業,都面臨著市場競爭同質化下的差異化突圍難題。一方面,空調技術含量低、企業創新能力弱,在產品、渠道、價格、服務等多個環節高度同質化,最終導致企業間的競爭置于價格、炒作等低水平的競爭。另一方面,隨著行業重組與洗牌接近尾聲,仍然有一些企業面臨出局的危機。因此,許多企業都在尋找各自的差異化道路,比如定位區域市場做強做精,或立足OEM加工中心,為同行貼牌,但作用均不明顯,最終只會喪失自我,在競爭中沒落。 對此,我認為,二三線企業有必要尋求合作共贏的模式,即在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三大環節上建立合作機制,實現利益最大化,而后謀強壯大。志高、長虹們必須迅速做大,確立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