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外資并購的可能政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5日 11:26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提交的名為《關于建立國家經濟安全體系的建議》的提案。在深度介入經濟全球化之時,中國政府要考慮防范跨國并購帶來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同在“兩會”期間,新華社又發表了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的講話,李德水也呼吁說要“謹慎對待壟斷性跨國并購”。 由于李德水的身份,外界很容易猜測中國政府已經在統計數據方面掌握了有關外資
盡管國家發改委一位負責人明確表示:“我們并沒有收到任何外資政策轉向的信息!钡聦嵣希商務部、發改委等部門多位官員和專家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一個相近的觀點——應該重新思考外資并購的問題。 那么,爭論背后,是否真的存在外資政策的新風向? 立法阻力大 應當說,中國政府鼓勵和吸引外資,開放外資并購中國企業的大方向是不會改變的。中國已經融入經濟全球化,市場開放已經成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不是隨意可以更改。中國領導人在“兩會”期間也一再重申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倒退沒有出路,這也可以理解為鼓勵和吸引外資的大方向不會改變的一個基本態度。 但是,在政策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針對外資并購出臺一些規范化的政策則是有極大可能的事。 從各方面看,中國如果要規范外資并購,可以做的有幾件事: 一是由全國人大制訂國家經濟安全基本法。同時出臺《反壟斷法》。這其中,國家經濟安全基本法由于目前并未列入全國人大近期的立法規劃,又涉及各方敏感利益,估計即便在近期很快啟動,周期也會比較長。 至于《反壟斷法》,出臺的阻力也很大,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一些行業存在大型國企的壟斷,并且這壟斷地位還是政府政策授予和許可的,比如能源行業。如果容許本土企業壟斷,就沒有理由反對跨國企業的壟斷并購,如果要反對外資的壟斷,首要的難題是先打破自身的壟斷。 所以更大可能是近期先由國務院出臺一個規范外資并購行為的暫行條例。 “壟斷”認定需要程序 二是由國務院設立特別的國家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專門負責審核和協調涉及經濟安全的投資、經營等經濟行為。職能類似于歐盟的競爭委員會及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等外資并購投資的專門審核機構。這是符合國際通例的。比如德國公司法規定跨國收購中當一個人收購德國公司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決權時,必須通知聯邦卡特爾局,當收購產生或加強市場控制地位時,這種收購將被禁止。2004年末聯想收購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遭遇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看該交易是否構成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但這樣做也面臨許多操作性的問題。首先是如何定義“壟斷”?壟斷并不等同于市場份額的高度集中。一些高新技術領域,尤其是先進入市場的掌握了某項發明的公司,別人暫時取代不了,因而形成市場份額集中,甚至100%都有可能。但不能說這是壟斷。壟斷是一種限制競爭的行為,只有通過不正當手段取得市場份額,并帶來限制競爭的后果,這才是要打擊的。 舊觀念難駕馭復雜難題 另外是如何定義“經濟安全”?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從計劃經濟轉型而來的,政府控制的資源多就認為是安全,控制的資源少就認為是不安全,這種心理積淀根深蒂固,短期不易改變。如果以這種觀念來操作國家經濟安全審查,就可能導致改革的倒退。 因此,壟斷的判斷需要一套科學和嚴謹的程序,不是傳媒來判斷,也不是政府來判斷,判斷的程序應當是公開、透明的,由民間和政府的智慧共同結合。而且在不同性質的行業,壟斷的界定標準都是不一樣的。對壟斷的審查必須是個案研究,針對不同的個體進行不同分析,而不能是宏觀的研究。如果是宏觀的研究,認為外資壟斷問題很普遍,很嚴重,就對所有外資并購案例一律進行限制、封殺,那必然很危險。 所以,鑒于中國還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政府以市場手段和國際通行做法處理外資并購這類復雜問題的經驗和智慧都很不夠,因此無論出臺什么樣的政策,在實際操作中都會引發許多棘手的矛盾和紛爭。(亞凡) 。ê粒幹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