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出效益 我國煙草行業在整合中提高競爭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3日 20:42 新華網 | |||||||||
新華網上海3月23日電 (記者 黃庭鈞、劉錚) 我國煙草企業和品牌在最近4年里都減少了六成以上,但煙草行業為國家作出的直接貢獻卻比4年前翻了一番。這是國家煙草專賣局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司長劉敬如23日為煙草行業近年來的改革算的一筆賬。 劉敬如是在此間舉行的“2006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發言時透露這一信息的。
據他介紹,我國煙草行業改革從2002年開始著手“做減法”,對業內工商企業進行組織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到2005年底,業內具有法人資格的卷煙廠減到44家,比2001年減少了90家,減少了67%;卷煙品牌減到325個,比2001年減少了724個,減少了70%。 與一系列“減少”相對應的則是,我國煙草行業的經濟效益也從2002年開始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走勢,工商稅利年均增長300億元左右,2005年實現工商稅利更達到2400億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 改革“做減法”做出了巨大的經濟倍增效應。“這些年,雖然企業和品牌都在大幅度減少,但全行業的生產集中度明顯提高,大企業、大品牌迅速擴張,煙草行業整體競爭實力通過這一輪改革獲得了很大提升。”劉敬如說。 近年來,我國煙草行業改革演繹了一曲環環相扣、步步扎實的“三步舞”。據劉敬如介紹,第一步,是關閉破產了57家被業內稱為“小煙廠”的10萬箱規模以下的卷煙廠,為大中型卷煙廠的組織結構調整“奠基”。 “很多人都以為煙廠是賺錢的。其實,2001年全行業有71家小煙廠,大部分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資產負債率超過100%。有的小煙廠累計虧損遠遠超過了上繳國家的稅收,達到了稅不抵虧的地步。還有的小煙廠采取超計劃生產等手段,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劉敬如分析說。經過4年艱苦努力,到2005年底,小煙廠關閉32家,破產25家。目前基本完成了10萬箱以下小煙廠的企業結構調整任務。 2001年,全國煙草行業10萬箱以上規模的卷煙廠有63家,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型煙廠,且布局分散,品牌集中度低,部分企業經濟效益差、管理水平不高,成為制約我國煙草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煙草行業的第二步改革,就是竭力克服這一障礙。 據劉敬如介紹,煙草行業的第二步改革分兩手進行。一手是對10萬——30萬箱規模的中型煙廠的兼并重組,一手是以優勢企業為骨干、以資產為紐帶、以品牌為支撐、推進企業聯合重組,扶優做強,提高卷煙品牌集中度,促進大企業、大品牌的形成,鍛造我國卷煙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到2005年底,全國煙草行業具有法人資格的卷煙廠減少到44家,煙草行業提出的3年或更長時間內把卷煙廠調整到30-50家的改革目標已提前實現。”他說。 煙草行業改革的第三步,是取消縣級煙草公司,培育地市級煙草公司的市場經營主體地位,減少管理層級,提升煙草商業的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煙草專賣的市場經營秩序。據劉敬如介紹,到2005年底,全國累計取消縣級煙草公司法人1317家,除煙葉重點產區以外的縣級煙草公司法人資格取消工作基本完成。全行業近五成地市級煙草商業企業已做到“一庫式”配送,296萬戶零售戶從這一步改革中直接獲益。 劉敬如表示,2006年,煙草行業將繼續在發展中穩步推進改革,從產權制度改革入手,進一步理順煙草行業資產管理體制,積極穩妥推進煙草企業改革,深化中國煙草總公司的體制改革,并進一步改革卷煙交易方式,適應市場,滿足消費,努力為國家財政增收和滿足市場需求做出更大貢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