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保險業:調整中求轉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3日 16:06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觀 察 自2003年底開始,一度領先全國的長三角保險業發展步伐逐漸緩慢下來。至2005年,長三角保險業的增長速度已被北京、廣東等地甩在后面,并且低于同區域的GDP增速,比起同城的銀行業增速也慢了許多。業內人士判斷,曾經持續高速發展20多年的長三角保險業進入了調整期。
發展狀況不容樂觀 2005年,上海保險業保費收入為330多億元,低于上海銀行業去年392.5億元的利潤。截至2005年底,上海保險公司總資產為3605億元,而上海銀行業資產超過3萬億元,上海保險資產僅為上海銀行資產的10%左右。 數據同時顯示,雖然目前上海保險業市場規模仍列全國第四位,但市場份額下降了0.34個百分點,保費增長速度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上海保險業已連續兩年增長速度低于上海GDP的增長速度。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江蘇和浙江。江蘇省去年保費收入為437億元,同比僅增長4.4%;浙江保險業的保費收入是262億元(不含寧波),同比增長7.3%。均低于本省的GDP增速。 業內人士認為,以上數據顯示,自2003年底開始的長三角保險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把增速放緩歸因于保險業的結構調整。他表示:“這次結構調整上海最先遇到,長三角等地區也隨后相繼出現。當前,長三角保險業需要找出辦法,擺脫結構調整帶來的負面影響,進入較快發展的成長周期! 粗放發展遭遇瓶頸 “長三角保險市場這幾年在萎縮”。上海一家保險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人身險曾經是保險公司的主營業務,占全部業務比例的70%。雖然“存量多,盤子大”,但是積累的問題也多。前幾年,人身險業務率先出現虧損,去年雖然扭轉了負增長的頹勢,但增長依然緩慢。財產險去年雖然保持較高增速,但也存在著競爭加劇、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保險公司利潤下降的問題。 浙江省保監局局長張忠繼表示,浙江保險業一直存在“公司有保險產品賣不出去,客戶有需求卻買不到保險”的悖論。中小企業的保險購買需求相對特殊,全國統一條款和傳統經營模式無法適應浙江特殊的經濟結構。 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隨著金融綜合經營趨勢的發展,長三角保險行業將面對銀行、證券、基金等行業的直接競爭。 早在2004年8月就提出“中國保險市場轉型”的復旦大學保險系主任徐文虎教授認為,我國保險業過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的是粗放型經營,表現為以保費為中心,過度追求市場份額和發展速度。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這種粗放型經營模式首先在長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遭遇到了瓶頸。 轉型拓展發展空間 “長三角保險市場必須主動轉型,從粗放型的保險市場轉變為速度與效益相協調的集約型保險市場”。徐文虎認為,保險企業作為一個風險的責任承擔者,要從保險理念轉變入手,推動保險的體制機制、管理模式、風險控制、產品服務等方面的轉變。 事實上,越來越多保險企業認識到了主動轉型的迫切性。上海保險業普遍加強了“雙核”工作。平安保險最近在上海建立了公司“兩核”中心,加強核保與核賠工作。上海很多保險中介公司開展業務創新,為客戶提供風險顧問服務。一些風險控制技術系統如電腦對接、現場核查等手段被廣泛應用到風險控制中。 長三角還致力于打破傳統體制和思維模式的束縛,捕捉和挖掘各種群體的保險偏好,把潛在的保險需求轉化為現實的保費收入。浙江努力開發區域性險種。針對目前掣肘中小企業發展的“貸款難”問題,大力推進貸款抵押物的財產保險,探索開發貸款信用保險。 隨著居民潛在保險需求的釋放,過去銀行承擔的職能改由保險企業承擔,我國保險市場理論上存在5萬億元人民幣的需求,而主動轉型后的長三角保險業將極大地拓展保險市場。(張煒姜濤) 。ㄗ希幹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