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通信行業的蓬勃發展,通信服務遍及千家萬戶,各類通信經營者包括運營商、服務商、銷售商,為改進通信條件、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同時,價格欺詐行為在通信行業也時有發生,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通信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3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通信行業存在的6類通信價格欺詐典型案例,提醒消費者警惕價格欺詐行為。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針對通信行業存在的價格欺詐行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部署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打擊商業欺詐專項行動的通知》精神,于今年3月至4月,對通信行業價格欺詐行為進行重點檢查,全面規范通信經營者的價格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目前,查處通信行業價格欺詐行為的工作正在全面展開。
發改委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信各種廣告中的一些欺騙性宣傳,警惕通信服務和產品銷售中的價格欺詐行為。遇到價格欺詐時,請撥打12358價格舉報電話,向價格主管部門投訴。
通信價格欺詐行為主要有6類
■提供通信服務不如實標示全部費用
在固定電話上用IP卡撥打長途,需要從IP卡中支付長途通話費并交納固定電話IP接入費。按照規定,通信公司在公布IP電話資費標準時,應當標明全部收費內容和標準。而很多通信公司在推出IP卡長話業務時,往往只宣傳使用IP電話打長途每分鐘0.30元,比普通長途電話每分鐘省0.40元的內容,而沒有注明消費者還要交納固定電話的本地通話費。這是較為常見的價格欺詐行為。
■提供通信服務使用誤導性語言夸大價格優惠
某通信公司開展長途電話服務優惠活動,在發放的宣傳單上標注:“××長途電話注冊優惠期間國內長途每分鐘消費0.20元(該款標示特別醒目)……優惠套餐:預存100元無贈費;預存200元送100元話費;預存300元送150元話費;預存500元送250元話費;預存1000元送500元話費。”消費者理解為長途電話每分鐘0.20元,如果預存200元、300元、500元和1000元,還可獲贈預存金額一半的話費。事實上,該公司對用戶撥打長途話費仍是按每分鐘0.30元收取,所謂的每分鐘0.20元是按照優惠套餐折算而來的。這種玩弄數字游戲,有名無實的優惠促銷,是價格欺詐的典型表現。
■銷售通信產品標示市場最低價與實際不符
某通信產品銷售店在宣傳廣告上寫明:該店所經營的21種手機執行“全市最低價”。實際上,經物價檢查人員核實,該店有兩種手機的價格明顯高于其他手機店。這種隨意標示最低價而與實際不符的作法,屬于價格欺詐行為。
■銷售通信產品隱瞞價格附加條件
某公司向顧客宣傳,凡購買某機型小靈通話機的客戶每月贈送話費15元,共送24個月。但沒有明示價格附加條件,即所贈話費只能用于撥打網內小靈通和固定電話。另一手機銷售店宣傳購買手機按標價減200元,但隱瞞了必須在該店入網并預存200元話費才能享受減免的價格附加條件。經營者的這些手法,消費者往往在上當后才恍然大悟。
■提供通信服務不履行價格承諾
某通信公司向用戶承諾“掌中寬帶”業務資費優惠政策:正常時段為每日7∶00~23∶00,優惠時段為每日23∶00~次日7∶00,正常時段按實際發生量收費,優惠時段按實際發生量的50%收費。從實際收費情況看,該公司對23∶00前開始使用“掌中寬帶”業務的用戶,對其在23∶00后的使用量,沒有按承諾的50%計費,仍然收取全部費用。
某通信公司在廣告中承諾,虛擬網用戶付月租費10元,可以無限制通話。在實際執行中,該公司從2005年9月對虛擬網用戶通話時間超過1000分鐘的部分另行收費,沒有履行交易前的價格承諾。
■提供信息服務無端占用消費者付費時間
部分通信經營者向用戶提供交通、氣象等信息服務時,經常在語音服務中插播商業廣告,占用由消費者付費的收聽時間。實際上是消費者自掏腰包,收聽了并不需要的商業廣告信息。 作者:趙陜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