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危機突顯洋品牌監管漏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2日 10:04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質疑 雙重標準是“營銷歧視”?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去年在我國發布《避免轉基因食品指南》中,雀巢、聯合利華(和路雪母公司)、“吉百利”、“日本森木”(奶粉)、“日本江崎格力高”等知名企業,由
對于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指責,雀巢中國商務經理孫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轉基因農產品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找到,只要它們的使用不違反當地法規。我們在中國嚴格遵守政府的規定。雀巢認可基因技術在長遠方面對改善食物的質量、可得性以及營養價值上的潛力。”而日本森永公司有關負責人新田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承認在日本與中國之間采取了不同的轉基因原料使用標準,至于理由,新田只表示是不同的分公司根據市場需要采取的不同方針。 業內專家指出,從產品質量、技術標準、售后服務到危機處理,跨國公司在國內國外執行兩套標準的現象的確大量存在;但雙重標準之所以產生,與中國的監管環境、標準制定、法律環境和消費文化的發展現狀都不無關系,這是跨國公司的“本土戰略”與中國市場狀況博弈的結果。跨國公司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通常會按照所在國的國家標準組織生產和經營。由于中國部分行業標準低于歐美國家,同款產品在國內外形成了實際意義上的不同檔次。而所謂“營銷歧視”,則指在商業行為中,生產廠商直接或間接地針對不同地區的客戶,有意無意地采用了不同的營銷標準或營銷行為方式。營銷歧視通常利用法律、法規的漏洞來實現。 求解 建立產品跟蹤體制是關鍵 記者采訪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轉基因貿易問題專家夏友富:“跨國企業對我國消費者使用雙重標準,這說明企業的市場意識比較差,至少是對中國消費者不夠尊重。雖然目前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爭論很大,還沒有充足的證據證實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但作為全球著名企業,不應該對歐洲市場和中國市場實行雙重標準,這是對中國的歧視。” 夏友富說,另一方面則表明我國在轉基因市場的管理上確實有漏洞。目前我國只對幾種轉基因產品有明確規定,造成了企業有空子可鉆。“我國應建立產品跟蹤體制,從生產的第一個環節抓起,到加工、運輸、上市各環節都要有是否涉及轉基因的證明。其中包括從事轉基因生物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以及安全證書使用情況,流通領域轉基因生物標識的申請和使用情況,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的生產檔案記錄以及經營活動情況,轉基因食品的供應、銷售情況的監督管理,從而建立一套從生產源頭到市場流通領域完整的監管體系,有力地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動植物、微生物的安全,保護生態環境。”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安全系陳教授說:“洋品牌頻頻出現危機,這和民族主義思想無關。洋品牌都是龍頭企業,這種地位決定了一旦出事必然會成為關注焦點。中國的食品安全體系至今仍在不斷完善過程中,而且龍頭企業的生產標準往往就是整個行業的標準,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緊盯洋品牌絕非出于偏見,而是出于市場的必然。”事實上,洋品牌的危機往往都能暴露出監管體系的漏洞,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樹立起更有操作性的行業標準,建立一個反應更為快速的公共危機應急體系。 反思 政府應營造良好的外部監管環境 出于引進外資、帶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需要,也由于一些地區將招商引資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跨國公司成了地方官員眼里的香餑餑,這讓一些處于市場強勢地位的跨國公司心存僥幸,在我國一些地方政府對待外資企業,特別是對跨國公司的態度實在過于寬容,不僅在審批、征地、稅收方面給予一系列“超國民待遇”,而且對于外資企業的一些違規行為,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也一再忍讓縱容,對于外資企業的產品質量、服務水準的要求,往往比對國內企業的要求還要低。在事關消費者安全、健康的產品質量問題面前,消費者最需要的,是政府權威職能部門的明確說法,這是政府的義務和職責。 此外,處罰力度不夠也助長了“洋品牌”鋌而走險。洋品牌出現質量問題后,跨國企業并不是在第一時間去積極應對,而是選擇被動應對。同時,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所采取的措施和解決辦法有別于其他國家和地區。這與我國行政處罰力度不夠,以及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標準不健全存在很大關系。“樹百年知名企業,產品質量是根本,但我們不能把質量僅僅寄希望于企業的自律。”華南師范大學專門研究法律經濟學的陳博士對記者說,“無論是跨國大品牌,還是本土企業,一個良好有序的外部監管環境都是至關重要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