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我國石油石化業面臨挑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1日 09:42 經濟參考報 | |||||||||
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穩步推進,預計“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石化市場將走向全面開放,投資主體多元化、市場競爭格局逐步形成。特別是隨著外資的大規模進入,我國石油石化業面臨嚴峻挑戰。 外資大規模進入將形成中國未來石油石化市場的增量之爭。以歐美跨國大石油石化公司、日韓臺資大中型石化公司、中東大型國家石油公司為主的外資公司將在我國以長江三
民營石油石化企業將在一些領域迅速發展。目前民營企業已在潤滑油、瀝青、煉油、燃氣配送銷售、加油站與油品銷售、聚酯、合成纖維、精細化工等石油化工的部分領域和下游加工銷售領域取得進展。國家承認的民營小煉廠約有幾十家,民營包括合資在內的加油站數目占全國加油站總數的約一半左右;民營企業在全國聚酯產能中所占比例已從2000年的26.9%猛增至2004年的62.7%;一些民營企業已取得原油進口權、燃料油進口權等。預計,“十一五”期間民營企業將在成品油批發銷售、潤滑油、燃氣銷售、PTA生產、石化品貿易、物流、合成材料加工等領域謀求更大發展。有條件的較大民營企業將可能涉足油氣開發、大中型煉化裝置建設等領域。 特別是國內成品油市場,從2006年底全面放開后,油品零售、批發及進出口將全面放開,價格市場化。國內將形成以國有或國有控股石油石化公司為主導,國外大跨國公司參加、民營企業參與和補充,周邊國家對華產品出口構成的國內成品油市場多元化競爭格局。成品油市場競爭的主熱點區域是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區;競爭的焦點將是市場需求的增量;競爭者將在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與外資公司;進口壓力將主要來自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省、日本和俄羅斯等。 展望“十一五”,一方面,中國石油石化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201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從2004年的2800萬輛增至6000萬輛,石油消費量將從2004年的3.18億噸增至至少3.5億至3.8億噸,汽、煤、柴油需求量將為2000年的至少1.7倍,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將為2000年的至少1.7倍,乙烯產能將達1400萬噸/年左右。 另一方面,資源制約趨于嚴重,且從石油擴展至石化用原料。2010年我國原油缺口量將至少達1.4億~1.5億噸,對外依存度將超過50%。由于乙烯工業的迅速發展,芳烴需求及產能增加、車用清潔燃料質量升級步伐加快和需求量增加,煉油工業提高成品油質量和化工用油生產之間的矛盾加劇,化工用油(尤其石腦油)短缺的矛盾逐步顯現。預計未來國內化工用油年缺口量將達800萬噸以上。 面對挑戰,中國石油石化業必須以全面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首先,要搞好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組合,培育大型骨干煉化基地。在高油價下,我國煉油企業要努力提高不同原油加工適應能力,搞好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利用,使每噸原油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要組織好原油的采購,降低運輸成本,規避風險。以我國東部和東南沿海為重點,通過大型化、基地化、煉化一體化、區域產業優化等,形成一批各具特色、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干煉化基地,以抵御來自國外大公司和周邊國家的競爭壓力。 其次,為了順應市場開放后的新局面,國內企業要改變生產經營方式,提倡競合和適度競爭,避免惡性競爭。國內三大公司要加快生產經營向工貿結合經營的轉變,繼續大力發展原油、成品油的管道運輸,建立包括油氣干線網在內的現代運銷流通網絡體系,搞好物流優化,提高市場營銷水平,推行品牌戰略。國內幾大石油石化公司之間提倡競合和適度競爭,反對和避免惡性和過度競爭,同時也要注意搞好與民營石油石化企業的互利互助合作關系。 其三,要利用入世、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國外大公司上下游重組調整和發展中國家變革開放的有利時機,在政府能源外交的支持下,克服各種干擾和阻力,積極、穩步地推進“走出去”戰略,發展國際化經營。在此過程中,要加強國內企業間的聯合,加強調查研究,改進投資策略,注意靈活運用包括資本運作在內的各種方式。 其四,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我國石油石化工業與國外大公司有較大差距,整體工藝技術水平只相當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外的水平。歐美日跨國石油石化公司加強了對先進技術的控制,利用其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標準化方面的優勢,不斷加強對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的關鍵技術的制約和控制。一些著名跨國石油石化公司在我國申請的有機化工、合成材料和潤滑油等技術專利已占我國同類專利總數的60%左右。因此,我國石油石化工業要做大做強做盈,提高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在“十一五”期間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核心技術進步的步伐,力爭在重要領域實現新的突破。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