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音改革論戰 政改漸成下一焦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8日 12:23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一個政府如果它一天到晚忙著賺錢、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話,那么它就一定不能很好地提供公共服務,我們看到現在大家最不滿的看病難、上學難、房價高,這都是政府公共服務短缺的結果。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要做到像胡錦濤說的改革要兼顧到各方面利益,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那么制訂改革決策的政府首先自己要改革,要讓社會各階層的民眾都有參與決策,表達自己的利益的渠道,這就涉及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了。
主持人:可是我們感覺,自從去年美國在一些國家發動“顏色革命”以來,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話題在官方的輿論好像不大提了。 時事觀察員華山:“顏色革命”的挑戰可能會給決策帶來一些影響,但不會改變政治體制改革逐步提上議事日程的這樣一個趨勢。實際上我們注意到,有些接近中央高層的人物,他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比如任仲夷,大家知道他是上世紀80年代的廣東省委書記,開創廣東改革開放事業的領導人,是黨內有影響的元老,以思想開明著稱。他晚年很關注政治體制改革的探討,他曾經有個觀點,說我們現在經濟體制在轉向市場經濟,但政治體制還是計劃經濟時期的,是“市場經濟,計劃政治”。任仲夷是去年11月去世的,而在去年的9月,也就是他去世前兩個月,他曾經召集幾個思想界的學者“漫談”時局,類似一種非正式的座談,談得最多的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然后參加這次座談的一個學者叫高偉梧,把這些發言的要點整理出來,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炎黃春秋》雜志上,題目叫《走改良之路》。它里面提出一個建議,就是主張將開放公共輿論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認為不能再把媒體作為單純的宣傳工具加以行政控制,而要適應現代信息社會改革管理體制,他們提議采取分級逐步開放輿論的辦法,先放開市縣一級依法自由采訪和報道,然后到省級和全國開放。 還有一個就是李君如,中央黨校的副校長,也是有影響的黨建專家,他在這次“兩會”上有個發言說,我們不能再被動地回避來自國內外的關于民主話題的挑戰,包括“顏色革命”的挑戰,必須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他認為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不能以西方式的選舉民主作為參照物,他主張政治體制改革要在中國現有的“人大+政協,選舉+協商”的大框架下進行,體現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改革中的利益矛盾。 現實的切入點 主持人:那么你認為這些思考和討論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現實的決策呢? 時事觀察員華山:這個目前還不是很明朗。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就是這次“兩會”討論的“十一五”規劃,它把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列為各項改革之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這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現實層面。 主持人:可能中央考慮從行政體制改革切入,風險和震動會小一些? 時事觀察員華山:許多在爭論中支持改革的輿論也主張把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放在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上,最有代表性就是皇甫平的文章。就是說政府不能主宰一切,要把政府手里過多的權力剝離出來,把它還政于民,交給一些民間機構和公民團體;政府你就管好你該管的事,其它不該管的就由民間和公民來自治,由市場來決定。比如最近廣東就在全國率先推行行業商會的“官轉民”,官辦改民辦,官員不能在商會任職,商會和政府部門不能在一起辦公,商會會長由行業自己來選舉。政府部門別想再靠行業協會來弄錢,你就管好你的公共服務,管好行業政策和宏觀調控。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跡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