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時年22歲的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廈購買了一副索尼耳機,然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向商家索賠。擁有第一次并不順利的經歷后,王海進行了反復的思考,然后便開始在北京各商場的購假索賠,50天左右的時間,獲賠償金將近8000元。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打假專業戶”,有了王海的示范作用,打假成為一個職業迅速興起,并刺激著人們的視覺神經。
一時間,王海一夜成名。然后有關他的爭議也從未平息,有人稱他為“打假英雄”,也有人稱他為“刁民”。頗具爭議的王海在2000年宣布退出個人打假后,在媒體的“曝光率”低了很多。10年之后,王海在干什么?
1、現狀:將盈利與非盈利分開
“目前,我們正在做‘王海熱線’志愿者的招募”,王海說這是他目前關注程度最高的工作。
王海注冊了兩個公司,一個是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屬于商業化運作,盈利性質;另一個“北京王海熱線咨詢有限公司”則屬于非盈利項目。要招募志愿者的正是這第二個公司。
從1995年打假開始,王海就沒有離開過公益打假。但是,隨著打假的發展,職業打假人不少既承接盈利項目,又從事公益打假,時常被消費者誤解。“王海熱線”這個非盈利項目正式要把公益打假獨立出來,兩條線走路,互相不牽扯。
目前,王海熱線已有20多名志愿者,遍布全國。王海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們就會有一些項目運作。而以前都靠大海公司提供經費維持的公益打假經費從何而來?王海說,他會考慮從學校、基金會去爭取。
2、觀點:個人打假不可行
曾以個人打假名聲鵲起的王海卻認為“個人打假的道路不可行”。
在王海看來,個人打假只是他的一個切入點。1995年,他就考慮要成立調查事務所;1996年,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就成立;1997年,公司開始運作。只是由于公益打假的線索比較多,因此一直以來這方面的事情做得比較多。
王海認為,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單薄的,規避風險能力弱,而打假的對象常常是組織化的。個人跟組織對抗,力量太懸殊,常常處于劣勢;只有組織跟組織才能抗衡。
另一方面,個人打假者也不可能凝聚成一種集體力量。“這些人有的是為了索賠賺錢,有的則完全是為了個人興趣。既不存在必然的利益紐帶,也不存在相同的價值觀紐帶。”由此,王海認為,已然出名的這些個人打假者是不可能組織化的。而現在的制假者又愈來愈狡猾,導致個人打假步履維艱,現在的個人打假者生活都不是很好過。
11年的打假發展史,已經讓打假成了一個受人關注的職業。但王海認為,盡管一些方面有改進,但是仍不盡如人意。越來越多的職業打假人也自己開起了公司,走上商業化運作的道路。王海認為,由于現在做打假的公司多為外資公司,他認為未來會有更多的外資調查公司介入,劃分更多的市場份額。
3、挑戰:利益集團用法律將不正當利益固化
王海說,他現在遇到的新的困難和挑戰,首先是作為經營者的利益集團變得越來越強大,在各個方面都有充分的話語權。而且每一個經營者本身就是一個組織,經營者還有自己的行業協會,很多的立法方面都會有經營者或者經營者利益集團的影子。“像手機三包的規定,就是由一些手機廠商起草的,并且他們主導的意思都加進去了。我們知道這樣一個法規出來,一個手機折舊200天就要無償還給手機廠商,這種情況很突出,而且在其他的領域,像物業管理條例,就是由物業公司的人或者物業商會起草的,我想這種情況是我們最嚴峻的挑戰,經營者的利益集團很強大,而且正在通過參與立法的形式把他們的一些不當利益通過法律的形式固化了。”
王海認為這是他遇到的最大的挑戰。也是他認為對消費者危害最大的地方,假冒偽劣反倒退而其次了。“現在跟10年前不同了,你買個冒牌服裝,可能質量只是稍差一點。但是法律不行,一旦確定下來了,就成了正確的了,這種傾向很可怕。”
因此,促進立法成了王海工作的另一個重心。
現在,他們正在做一些研究,通過人大代表遞交議案、建議。同時,2003年王海也直接參與了人大代表的選舉,盡管鎩羽而歸,但是王海說他不會放棄。
4、建議:消費注意保全證據
他也希望消費者自己在消費過程中多留個心眼。首先要有風險防范意識,比如去買車就找個熟悉車的朋友一起去,買房找個律師核實情況;其次,要注意保全好證據,收集好票據、廣告、宣傳資料、文書等等,一旦發現問題造成損失,可以對損失情況及時取證;再就是在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要積極、勇敢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他還提醒消費者注意,在3·15這一天解決的問題可能效率會很高。但是解決問題所依據的還是現行的法律法規,還是依據消費者手上有沒有事實,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建立在3·15這一天上,每一天都要有維權的意識。從消費者權益保護來說,也不是特別難,因為現在國家的有關部門都設置了權責,有權就有責,不管可以告他們。但是消費者在維權的時候,首先自己要有充分的準備,一個案子無非兩個,一個是事實,一個是法律根據。所謂事實就是證據,保全了證據,在維權的時候就會比較主動。再就是法律根據了,這是現成的,可以查,也可以請律師,消費者可以做到就可以查,做不到可以請律師得到幫助。有事實、有法律幫助,一個案子處理起來的時候大部分都可以取得有利的結果。
[人物名片]
王海,1973年出生于山東青島,現任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著有《我是刁民》、《王海忠告》、《當頭棒喝》、《物業維權一日通》等書。
1995年,王海先生成為第一位中國保護消費基金會設立的“消費者打假獎”的獲得者;1996年,王海先生被媒體評為中國的新聞人物,并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第一期節目;1997年,《南方周末》稱王海先生是“腳踏實地的愛國者”;1998年克林頓夫婦訪華,在上海舉行的“構筑21世紀的中國”座談會上,王海先生與克林頓夫婦對話,克林頓稱王海為“中國消費者的保護者”;1999年,王海先生以真實面目出現在中央電視臺二套節目“經濟半小時”的“3·15”板塊節目中,并擔任央視經濟頻道“一周風云”欄目的嘉賓主持;2000年,王海先生領導的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入選《新周刊》新銳企業排行榜。同年,王海宣布退出個人打假。
2003年,王海參加北京朝陽區人大代表競選,以失敗告終。
近年來,王海一邊經營自己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一方面仍堅持公益打假。
(觀宇/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