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3·15會客廳 保證食品安全 建立科學監管體系 明確責任是關鍵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5日 07:59 中國質量新聞網

  主持人:丁瑩(本報記者)

  嘉 賓:王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

  吳永寧(研究員、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消費者代表:沈昱

   近些年來,老百姓對食品安全問題很重視,卻不斷遭受“打擊”,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一些人說起飲食就憂心忡忡。記者請到了兩位專家和消費者代表一起就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討論。

  主持人:近兩年,“

食品安全”幾乎成了一個婦孺皆知的名詞,但是,我發現包括吳永寧先生在內的不少專家都在不斷地呼吁要正確認識“食品安全”的概念。那么什么才是安全的食品呢?

  吳永寧:對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按照國際通行的、科學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是食品當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對此,國家所采取的保證食品對健康不構成危害的控制措施,這種措施是以可接受危險度為基礎,基于危險性評估下的管理措施。

  主持人:按照這種解釋,即使是被稱為安全的食品仍然存在風險嗎?

  吳永寧:消費者總是要求食品百分之百的安全,但是這種絕對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所以,安全的標準實際上就是設立一個心理底線,一個可接受的風險度。從這個意義上講,食品安全管理應該是一種風險性管理。

  王偉:從發展的觀點來看也是沒有絕對安全的食品。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與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類逐漸發現了一些我們過去認識不到的危險;我們現在認為是安全的食品,有可能未來還會發現它的危害性。

  主持人: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食品安全問題之所以層出不窮,與社會和科技的進步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吳永寧:可以這樣理解。但是,我認為探討近年來食品領域出現問題的原因時,我們必須走出兩個誤區,一個是把食品安全問題與食品質量問題混淆,一個是把食品事件和食品事故混淆。產品假冒偽劣問題不是食品安全問題,是質量問題,是商業欺詐問題。另外,食品安全問題有輕有重,媒體報道的實際上是事件,事件可能會不斷出現,但不一定能造成食品安全危害,其中能夠構成事故的并不多。

  沈昱:兩位專家都說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食品安全問題,但是恐怕也不能說我們國家現行的一些法律法規和標準就一定是符合現實需要的吧?

  王偉:我們的法律法規的確需要根據形勢發展而不斷完善。

  吳永寧:但是,我認為我國近年來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其根源并不在于法律法規不健全,而是生產者違規操作和政府部門監管不力的問題。比如,我國明令禁止使用瘦肉精,但就是有些生產者違規操作。另外,從政府監管來講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人力不夠又想對每一個環節進行監管,結果出現監管不力的問題。二是為了部門經濟利益,把精力放在了好監管、好收錢的企業,比如一家大型食品企業按照風險性評估來確定,它應該是安全的,不需要重點監管。但是,現實卻是有五六個部門去監管。那些本來應該進行重點監管的對象比如街頭食品、非工廠生產食品反而沒有人愿意去管了。

  沈昱:那么,我們如何去理解政府、行業協會應該承擔的責任呢?

  吳永寧:我認為,首先政府各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都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是什么?第一,食品安全首先是食品生產者自己的事情,它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第二,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政府不能拿國家利益為企業的行為買單。也就是說政府部門的管理應該到位,而不是越位。第三,行業協會應該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引導企業向誠信的方向發展。

  王偉: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正在國家質檢總局等8個部委的支持下進行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號召和保證企業向社會承諾,按照相關標準和法規進行生產。

  主持人:有人說食品安全管理是一個風險性管理,政府在其中的責任到底是什么呢?

  吳永寧:目前,國際上的總體趨勢是建立一個食品安全的國家監管體系,其中強調的是危險性評估和危險性管理分開。評估機構是對消費者、社會和食品生產者負責的獨立機構,它對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風險的影響程度等進行評估,可以說危險性評估是專業技術人員應該做的事情;谶@種評估,由政府來決定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其間政府在食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中間起到支點和溝通的橋梁的作用,平衡兩者的利益。在這種框架下,還要增加食品安全有關信息的透明度,由利益相關人包括生產、消費者、媒體等不同利益集團共同組成一個公平的信息暢通的交流平臺,在一個透明的框架下進行有關法律法規等交流。

  沈昱:那么消費者怎樣才能購買到安全食品呢?

  吳永寧:首先,消費者在多數情況下不需要太擔心,我國市場上供應的食品是安全的,我們有足夠的保護水平。其次,我認為消費者應該多了解專業人士對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基于科學研究的看法,不要被一些夸大其詞的宣傳所誤導,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作者:佚 名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