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橋的散文最大的特點,是文化品位高。一篇散文,如果缺少文化含量,即使語言再優美,也覺得華而不實。大陸的散文作家,文化含量較大者,張承志算一個,余秋雨算一個,我也喜歡王安憶和劉亮呈的散文。但論其融會貫通中西文化來說,都較董橋稍遜一籌。在董橋的散文里,中西文化、歷史名人、唐詩宋詞、漢賦元曲、音樂書畫、政治經濟等無不隨手拈來,為我所用。他的古典底子從《蓍草等等》即可看出,一部《本草綱目》,他都讀出孽緣來,生出非非之想,可見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浸淫有多深切。
董橋散文另一特點,是談書話的文章多。在出版界工作過的人都喜歡書、愛書嗜書如命,與書籍有著化不開的情結。他寫書話,話藏書,在每一篇文章里都給讀者灌輸著文化與知識,每一篇差不多都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董橋在《藏書家的心事》里,將人與書的感情比喻為男人與女人的關系,這個比喻十分調皮而又貼切,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書與不同性別、年齡特征人的關系,也只有董橋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董橋的散文美,美在會修辭。他的修辭技巧是無與倫比的,每一篇都很講究。有時看似平常一個字詞,都是經過精心打磨的,真有點唐代賈島的“推敲”功力。他的文字是炫技的,令人目眩的美和精致,想必是他的環境,容許他唯美吧。董橋筆下類似的妙文很多,青簾沽酒,紅日賞花;細雨夢回,玉笙吹徹;窗竹搖影,野泉滴硯;前塵影事,舊院花氣;童趣憶舊,鄉愁似!乔檎{,那情懷,那情境,怎一個美字了得!
董橋是一個具有中國傳統的魏晉風度和英倫現代的紳士風度的儒雅之士,渾身透出中西合璧的清淡和書卷之氣。因此,讀董橋僅掌握中國古代文化是遠遠不夠的,要對西方文化略知一二,才能徹底讀懂他。我喜歡董橋,那一種平淡心境,那一種細致的耐心,還有一種看破紅塵、超然物外的境界,都與他相知相融。董橋文字越到后期越發平淡古樸,可以說到了一種雅而不矯、美而不膩、野而不俗的境界。每一篇散文,都不長,但都精心安排打磨,每一篇都體現他的行文風格?此破匠P∥模枷雲s博大精深。讀者要進入這種境界,除了要有一定文字基礎,還要有一種近乎參禪的潛心。閑雅之氣,力透精深,閑閑讀來正好與耳中的樂曲相應和。喜歡熱鬧的人讀不了董橋,心情浮躁又急功近利的人更讀不了董橋。
在當今的商業社會里,人心浮躁似乎已成了流行病,正如董橋在《訪書小錄》一文中,寫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貝婁作品中表現的那樣,讀書人與世俗社會格格不入,本身又不能突破重圍,拋棄物質的牽制,弄得上下求索,心力憔悴。這樣的心境,讀讀董橋,大有好處。
。〞越。幹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