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新機制實施將滿一年。一年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新機制不僅沒有得到有效執行,且引發爭議,激起了歐盟的不滿,威脅要向世界貿易組織起訴中國,引起業內關注。
新機制執行效果差
去年4月1日,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開始實施新機制,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商務部聯合下發了《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規定進口汽車零部件在國內組裝整車進行銷售的汽車生產企業,所進口的汽車零部件凡構成整車特征的,必須按整車適用稅率征稅。
新機制無疑對CKD生產汽車亮起了“紅燈”。CKD生產汽車就是進口或引進汽車時,汽車以完全拆散的狀態進入,之后再把汽車的全部零部件組裝成整車。我國在引進國外汽車先進技術時,一開始往往采取CKD生產方式,將國外先進車型的所有零部件買進來,在國內組裝成整車。
長期以來,CKD生產方式的盛行,一方面造成了國內企業大量以散件名義變相進口汽車整車的逃稅行為,另一方面加劇了國內企業對進口零部件的依賴,阻礙了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新《辦法》的出臺,正是旨在打擊CKD生產方式。
新《辦法》出臺后,盡管國內一些企業個別CKD生產的車型被迫停產,但由于新《辦法》的可操作性差,海關執行難,CKD生產方式并未得到有效抑制。
據天津海關反映,目前進口總成基本是按照零部件關稅稅率先行納稅,然后海關去監管國內企業是否利用進口總成組裝整車,一旦查出構成了整車特征,海關再對這些部件進行補稅,但實際上海關往往很難判斷企業是否拿進口總成組裝整車。
為此,一些海關在零部件進口過程中,先按最高稅率征收,待企業提供相關證明其零部件未構成整車特征后再退還。這樣一來,由于占用企業的流動資金比較大,一些企業便通過做當地海關工作免除了這一關稅。
從國內零部件產業的發展來看,新機制實行后,2005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67%,與上一年相比,無明顯促進作用。
歐盟威脅起訴中國
對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外方汽車制造商而言,由于新《辦法》的出臺,影響了他們近期搶占中國汽車市場的既定計劃和預期收益,所以反應強烈。
去年11月起,歐盟就多次公開表示,中國的零部件進口機制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并有可能就此向世界貿易組織起訴。
據介紹,與在建立合資整車制造廠同時,也將全套零部件體系搬到了中國的日韓系汽車企業不同,歐洲汽車企業的零部件采購大多依賴于完全獨立的零部件制造商,整車制造商對零部件制造商選擇在哪里建廠、生產,沒有絕對決定權,一些零部件不得不主要依賴進口。
目前,歐洲汽車企業在華受影響的主要是兩類項目:一是華晨寶馬和北京奔馳這樣的高檔車項目;二是新車型項目。一方面,像奔馳、寶馬項目,產能不過3萬到5萬輛,其中奔馳去年才開始生產,寶馬年產量只1萬多輛,尚不具備國產化條件,而且國內也沒法提供配套。另一方面,新車型由于市場銷量增長需要一個過程,在短期內難以達到規;a,國內零部件企業暫時無法為其配套。據專家介紹,一般情況下,只有產量達到10萬輛以上的汽車項目,外方才考慮在國內建廠,配套生產零部件。
歐盟委員會在去年12月12日的一份聲明中說:“歐盟委員會將繼續密切關注中國汽車業的商業和立法動向,如果情況未得到改善,將評估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起訴中國獲得勝訴的可能性!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駐北京首席代表戴麟介紹,歐盟起訴中國的主要依據有兩個:一,中國在2001年入世承諾放棄對外商零部件國產化率的要求,而《辦法》從精神上違背了中國入世的承諾;二,《辦法》違反了中國加入海關協定書的許諾。根據國際海關協定,任何貨物到岸應歸類為海關手冊中的一個類型,應在當時、當地、當場收稅!掇k法》使零部件無法在到岸時判斷,而是要在整車生產后判斷是否構成整車特征,歐盟認為不合理。
專家建議適度調整
針對歐盟的強烈反應,國內專家和企業界人士認為,一般來講,任何調控政策都帶有“雙刃劍”作用,盡管新《辦法》近期對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未帶來顯著促進作用,但總的方向是對的。作為國家來講,不能投鼠忌器,同時也要積極應對由此帶來的雙邊貿易糾紛和磨擦,適度進行政策調整。 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分析說,從入世承諾來看,盡管歐盟未指出《辦法》違反哪一條款,但表示違反了世貿組織精神。因為歐盟從中國得到的預期利益沒有得到,原來歐盟認為零部件稅率只有10%,結果現在為25%,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可以起訴。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吳家煌教授認為,按照WTO規則和原則,主要是看實際效果。如果原來進口的一些散件按照零部件征收關稅,《辦法》實施后卻通過解釋為“構成整車特征”而征收較高關稅的話,實際效果就是調高稅率,損害了他人的預期利益。
有專家稱,此舉有關稅懲罰嫌疑,如果單就“整車認定”問題打官司,歐盟贏的可能性相當大。
為此,專家建議,鑒于在中國市場的巨大利益,歐盟目前不愿意和中國撕破臉皮,不急于將這一問題提交世界貿易組織,而希望通過雙邊貿易談判解決,這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我國政府部門一方面應轉變態度,主動解釋我們出臺這一《辦法》的目的、效果,以期得到對方的理解與認同,并積極著手準備與歐盟的雙邊談判,盡量避免歐盟將該問題提交世界貿易組織;同時積極借鑒和靈活運用“原產地規則”等國際慣例,盡快調整和完善汽車零部件貿易政策,做到既不違背WTO規則,又可維護本國產業的利益。
本報記者 田發偉 田建軍 孟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