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湖南宜章:努力探索新農村建設之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0日 09:13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王曉紅通訊員喻向陽

  2006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發展現代農業,……繼續調整農業結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洪亮的聲音從主席臺前傳出,越過黃河、長江,田野、深山,傳遍了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號召伴隨著春天的腳步正向全國8億多農民走來!

  湖南省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看完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是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闡述后,激動不已。他站在辦公室的窗戶前,看著日新月異的宜章縣城,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位宜章縣的領導者正在深思熟慮,一幅建設宜章縣新農村的藍圖在他的腦海里浮現。

  楚粵孔道

  何為宜章?

  宜章縣委一位官員很形象地描繪宜章的地理位置:如果在廣州和長沙之間劃一條直線的話,那么這線段的中點就是郴州。而屬郴州管轄、一腳踏湘、粵兩省的宜章則正好是這線段的黃金分割點。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坪梅鐵路支線縱貫宜章全境,南至廣州,北至長沙,均可朝發午至。

  宜章古稱義章,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歷史,她雄居湘南邊陲,地處楚尾粵頭,居七澤之末,聯五嶺百粵之徽,進可制韶關,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勢險要之當防,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門”,史稱“楚粵之孔道”。

  由于南嶺的阻隔,郴州在歷史上被視為大陸的終點。但現在,它已成為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橋頭堡,而宜章則是郴州連接“泛珠三角”的前哨站,是“粵港澳后花園”、“粵港澳產業梯度轉移的基地”。

  “沒有比宜章更合適做粵湘合作的‘二傳手’了。”在去宜章采訪的途中,記者巧遇了一位欲去宜章投資的客商,他這樣對記者感嘆。

  宜章嬗變

  走在宜章縣城的街頭,步行在宜章縣鄉村的角落里,記者不僅能感覺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給宜章帶來的嬗變,而且,更能感覺到“十五”期間,宜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

  “剛剛過去的5年里,可以說是我縣經濟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個時期。”張長發對記者說。

  據介紹,過去的5年里,宜章大力實施了“開放活縣、工業富縣、農業穩縣、科技興縣、依法治縣、人才強縣”和“變區位優勢為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為流通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的方略。

  5年來,宜章GDP年均增長12.35%,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8.3%,兩項指標和人均GDP、地方財政收入均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5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0478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累計投資63億元,年均增長27.14%,是“九五”時期的5.1倍。三次產業結構由24.5:33.2:42.3調整為17.29:43.37:39.34。

  就拿2005年來說吧。在過去的一年中,宜章在郴州市經濟和社會綜合目標考核中獲得三等獎,宜章已基本具備了承接郴資桂一體化率先發展區域的輻射和內聚基礎,為又快又好、高速高效發展增創了新優勢,正在以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發展實力、潛在魅力的“南大門”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

  “我們將著力打造郴州對接粵港澳的‘增長極’,追趕長株潭的‘助推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助一臂之力!”張長發躊躇滿志。

  在宜章采訪期間,宜章縣委的一位領導建議記者了解近年來宜章在如何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所作的嘗試,再來了解他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體會。

  “因為,對外開放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密不可分。”他說。

  四大對接

  “近年來,宜章縣利用優越的區位優勢,與廣東省實現四大對接。”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對記者說。

  在交通對接方面,宜章圍繞穿境而過的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S324等四大主干道,修建了通村公路1263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織就了一張貫通湘粵、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特別是欄莽等公路的開通使廣東市民可朝發夕歸。金輪、平安、旺順等5家大型流通營銷公司、運銷聯合體的8000多輛大小客貨車成為推動該縣與廣東經貿往來的強力引擎。

  作為粵港澳的后花園,宜章在市場對接方面,先后擴建梅田、迎春、黃沙等各類綜合大市場22個,實現與廣東市場全面對接。目前,除了自給外,宜章98%的煤炭、90%的生豬、95%的水泥、86%的農產品都銷往廣東市場。

  宜章還實行了環境對接。宜章與廣東的樂昌、乳源、陽山等縣市成立了邊界睦鄰友好協調領導小組,建立了經常性邊際聯誼制度,3年共化解邊界糾紛矛盾400多起。湘粵兩地群眾共興“團結圩”、同筑“連心路”、齊架“友誼橋”、合修“豐收渠”成為佳話。便利的交通、睦鄰友好關系,加上優惠政策及勞動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使粵港澳等地客商對宜章情有獨鐘。

  宜章還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吸引游客,實現了旅游對接。宜章縣曾成功舉辦了中國郴州(莽山)生態旅游節,中國原始生態第一山的品牌效應日益凸顯,來宜章的各類旅客中,80%均來自廣東。

  宜章縣政府辦提供給記者的一組數據顯示,宜章5家大型流通營銷公司,基本上做廣東業務;全縣8000多輛大小客貨車,多是圍著“珠三角”地區打轉;近年來,宜章借外力完成了縣內10大旅游基礎建設項目,帶動相關行業投資近5億元,這些資金的60%來自廣東;2005年,該縣新引進的140個內資項目,到位資金7.5億元,其中廣東客商投資達5億元。

  “招商引資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開放帶動是首選戰略,招商引資是第一菜單,無外不快、無外不強、無外不富。我們要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轉變觀念中統一觀念,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和制度,與時代同步、與國際接軌、與名企合作。”張長發說。

  村莊建設

  “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富了農民,這是我們這幾年來發展農村的體會。”張長發說。

  《宜章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進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時,要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擴大基地規模,壯大龍頭企業,搞活農產品流通,建立健全服務體系。

  據了解,宜章縣城關鎮黨委、鎮政府針對農民想致富沒有路,想發展沒技術的現實,通過人民代表大會決議把助民富民作為一種制度,出臺了《發展全鎮農村經濟的若干決定》,建立了致富農民的長效機制,聘請農技師等專業人員為農民講課,每年的授課量達60多節,不但為農民致富搭起了技術橋,而且還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去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174元,農業總產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了連續5年兩位數增長的目標。

  據當地一位媒體同行介紹,1月23日,宜章縣畜禽良種場收到有關方面通知:由于他們養殖的生豬品牌響,質量好,已成為香港市場的“俏貨”,供港計劃逐月上調,從今年1月份開始,將由去年的每月400頭增加到600頭。

  近3年來,宜章縣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加速推進農產品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先后投入8760萬元用于建設基地,培育龍頭。

  據了解,宜章目前已培育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92個,建起了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個,市級龍頭企業6個,引導組建的加法果業公司,按照“統一規劃、統一

商標、統一管理”的模式,帶動1800多戶農民種植臍橙2.94萬畝,成為湖南省最大的臍橙基地。

  像這樣的例子,在宜章能找到很多。

  宜章縣巖泉鎮通過遠教平臺搭橋,采取網絡查詢信息、論證項目的方式,去年來已上農業產業項目5個,其中養豬場2個,養雞場2個,花卉基地1個,總投資達300萬元;去年全鎮年出欄牲豬4.8萬頭,出欄雞25萬羽,出欄肉牛1500余頭,農業總產值有望突破1億元。

  張長發雄心勃勃地說,我們要突出示范村建設,抓好小康示范村和10個新農村示范村建設,以點帶面,穩步推進。要積極開展農村改水、改路、改房、改廁、改廚和建沼氣、建合作經濟組織、建培訓活動中心工作。要突出農民收入增加,要挖掘農業內部潛力促增收,著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復種率、產品商品率、產品加工率、綜合利用率。要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促增收,要加強勞動力培訓轉移促增收,要發展民營經濟促增收。

  張長發的雄心勃勃來自于宜章經濟和社會發展——

  2005年,宜章縣實現GDP47.17億元,比上年增長13.2%,財政總收入完成35865萬元,增長18.4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5148萬元,增長18.32%,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7.7%,地方稅收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61.18%。實際利用外資2002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85億元,增長29.85%,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35元和8789元,分別增長12%、1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6億元,增長18.41%,城鄉人均儲蓄存款達3928元。

  此外,宜章的“加法”牌臍橙被認定為無公害產品和外貿出口產品;農村科普、經濟普查、計生

信息化建設、城南鄉工會示范、梅田司法所評為全國先進;婦女兒童發展規劃、質量興縣、史志、檔案、檢察院、法院、麻田松柏村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八件實事均獲得湖南省先進單位;農村醫療衛生、民辦教育、農經合作組織、
文物保護
、統計等工作均跨入湖南省先進行列;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非稅收入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景象已悄然出現。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