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 彭宇)“過去三年國資監管工作主要是夯實基礎,從現在起要考慮上臺階。”在國資委產權局日前召開的企業國有產權管理暨產權交易機構工作會議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的這句話,向外界釋放了國有產權交易加速的信號。
首先接到這個信號的是36個地方國資委及各地國資委明確的45家從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機構。在2月22日到24日于海南召開的這次會議上,為了今后國有產權交易的健康、順暢
,到會的產權交易機構聯名發起倡議,加強產權交易機構的自律行為,在守誠信、盡職責、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形成行業的基本行為規范。這45家產權交易機構,將肩負起未來幾乎所有企業國有產權的交易任務。
在國內,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因“郎顧公案”曾一度成為難以觸碰的“雷區”,但國企改革不能因噎廢食。在李榮融的國企改革大布局中,產權管理的目的是“要更好地為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服務”。而李榮融對國資監管要“上臺階”的判斷,也并非無的放矢。
翻開國資委成立三年來企業國有產權管理“賬目”的扉頁,我們連續讀到《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等多個國有產權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在這些文件的基礎上,國有產權的交易被圈定到了可控的范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后顧之憂已去。現在,國有產權交易已經不再需要國資委過多的行政指令約束,產權交易機構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順勢走上前臺。
事實上,在國資委發揮市場作用配置資源的思路下,今年以來國有產權的交易已經呈現加速趨勢。最典型的就是北京超過1000億元的國有資產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還引來溫州財團2月進京“相親”。緊接著,雙匯集團10億元國有產權又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記者了解到,不僅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各地產權交易所中的國有產權交易也在不同程度地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