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剛上任的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得知著名書法家黨禺要在廣州舉辦個人書畫展覽。便給他寫了一篇序。張海說:面對中國書法博大精深的草書藝術,黨禺有了自己獨特的詮釋和面貌。同時,在他以雄健為主調的書風中,已經融入了一些屬于嶺南藝術風格的清雅和靈秀。在當今的草書藝術家里,很難見到比這更高的評價。
自晉唐以來,滲透著濃厚的儒家文化色彩的“中和之美”,就一直占據著書法審美
意識的主流。“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成為千百年來多少人傾慕的最高準則。與之相對應的“狂放之美”,因其作品渲瀉感情更淋漓,張揚個性更鮮明,也在浩如煙海的書法典籍中,熠熠生輝。
書法家黨禺就是這樣一個鼓吹并追求“狂放之美”的代表人物。早在1985年,黨禺就有《狂怪和創新》、《狂怪和美》等論文行世,成為他追求狂放之美的宣言。從此他走上了一條需要付出大智慧、大努力的險徑。好在黨禺自幼迷戀書法,早年浸淫北碑,如今醉心懷素、張旭。賞黨禺的草書,首先感覺到的是充盈其間的浩蕩之氣,但覺滿紙點畫狼藉,不辨字形,連綿處如老樹枯藤,灑落處如飛珠濺玉,干澀處如飛沙走石,溫潤處如杏花春雨。我們感受到的,是線條的狂舞,激情的驅馳,生命的奮發。十余年探索,斐然有成。
黨禺半世坎坷,高中畢業趕上“文化大革命”,而后務農、做工、從教、下海,生活的磨難,造就了他寵辱不驚的個性。20年來,從中原厚土到海角天涯,再到廣州,他萍蹤浪跡,無非是在尋找自由的空間。然而現實的壓力,使其更尊崇藝術作品的縱情恣肆、狂放不羈。
當狂放不再是一種藝術風格的刻意追求,而成為個體生命的情感渲瀉時,狂放之美才有了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黨禺平日謙和樸實,相熟者皆以夫子視之,而在同道朋友言及藝事時,卻每有鏜言高論,一座皆驚,此時狂態初露;待到意會神馳,興酣落筆時,則往往忘乎所以,狂態畢現了。
今人論書法,往往拘泥于某家某法,一字一句,恰恰忽略了“書為心畫”這一根本性命題。黨禺是主張以情入書的,在他自由的筆下,情隨境幻,筆到情生,他的草書《狂風》,那凌厲之勢似乎一下子把人卷入地獄,那昂揚之態仿佛轉瞬間又把人托上天堂,仔細觀之,散鋒用筆中裹挾的如火激情,又被緊緊控制在一氣呵成的節奏之中。
著名美術評論家翟墨先生在評說黨禺書畫作品時有一句話:“黨禺從‘顛張醉素’看到了只有大起伏、大傾斜、大虛實的筆法和章法,才能勾畫出作者心理深層的大波瀾、大躁動、大追求”。當黨禺意識到這句話是他對結構和章法追求的時候,他的性格也不知不覺地感染了這一氣息。早年,他旗幟鮮明地提出“狂怪和美”的藝術論點;近年,他又擎起“漢唐雄風”的大旗,呼喚書法藝術的強盛和崛起,并以此為主題,在廣東連續舉辦兩屆書畫展覽。近期,他將在廣州藝博院舉辦以大型作品為主的“黨禺·狂怪·美”書法展覽。
(觀宇/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