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農民工擁到大城市尋求工作的同時,各地農村也出現了大量的本土“建筑隊”,這些建筑隊走鄉串戶搞“開發”,如何管理這些“游擊隊”也就成了有關部門的頭疼事。另外隨著農民工打工收入得到保證的同時,農村建筑市場也逐步火了起來,商機無限的農村建筑市場跟走鄉串戶的建筑“游擊隊”產生了矛盾,亟需相關部門給農村建筑市場把關“上層次”。
管理需“升級換代”
農村建筑市場完全是一種自生自滅的狀態,村民們由原先尋求左鄰右舍的幫忙建住宅,到后來花錢請“專業”的建筑施工隊來建房,其間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
正是因為富裕起來的農民把改善住房條件、營造寬敞舒適的居住環境作為新的追求目標,農民建房熱正在廣大農村悄然興起。因此,一些農村建筑施工隊也就應運而生,且不說這些施工隊的施工資質、施工安全許可證了,就連營業執照都沒有,幾個瓦匠、木匠,再加上幾個力工、一些建筑工具就成立“包活”的建筑施工隊。施工隊里的工人忙時是農民,閑時是建筑工人,放下鋤頭拿起瓦刀,施工隊技術含量可見一斑。因為目前農村建筑多是平房,打地基、壘墻、上梁、蓋瓦都是一些簡單的工作,沒有什么“高精尖”技術,這些施工隊忙活起來可謂得心應手。
沒有技術含量的農村施工隊跟技術含量要求不高的農村建筑相結合,促進了農村施工隊伍的發展。
而這幾年見諸報端的因為農村建筑質量問題出現的致人傷亡的事件層出不窮,更顯示出農村建筑市場管理的迫切性。
住宅重樣浪費多
記者在吉林省、山東省采訪,發現各地村子內的新建住宅非常多,但是給人的印象是住宅建設越來越寬,越來越高,但是顏色、格局、樣式則千篇一律,既與周圍環境不協調,又造成金錢和資源的浪費甚至環境污染,我國農村曾經引以自豪的“民居”建筑都變成了“古跡”,到如今大江南北農民都住上了同樣的“磚瓦房”,少了地域特點、沒了傳承后人的精彩。
山東省禹城市辛寨鄉溫莊村的溫廣鵬新蓋了五間房的大院,正房、廂房、門樓個個高大寬敞,院子內外都是深灰色的水泥涂面顯得整個院落幽深、穩重,溫廣鵬說:“這套院落一共花了四萬八千元,這是五六年的種蔬菜大棚、外出打工攢起來的,原先沒有想到過蓋這么高這么寬,周圍的房子都這樣,只好也這樣修建了。”溫廣鵬的正房內徑6米以上,高一般在3米以上,如此高大的住宅在山東部分農村越來越多。安仁鎮齊堯村的部分宅基地越來越高,胡同成了低洼的流水溝。原先紅瓦白墻的土坯房逐漸被高大寬敞的磚瓦房所代替,好多是漏磚暴頂、無遮無掩,與周圍的環境、田園不協調,村里的一些老人認為,村里的建筑正在逐漸失去原先的特點,而且逐漸走向高消費的路子。
另外,農村住宅設計、規劃的缺失,造成農村住宅千篇一律,農民自己組建的建筑隊承擔了農村住宅建設任務,并沒有對住宅進行規劃設計,村子內的宅基地也在延續多年約定俗成的規劃,造成街不成街、路不成路,村子內的空宅基地還沒有利用,又像攤大餅那樣向耕地延伸。
“生態住宅”仍是夢
在一些農村,尤其是在山東農村的老年人都對現在的建筑有點愛不起來,“原先蓋房不論高低,要看房子的基礎用多少層磚,最多用七層磚就是高檔房屋了,上邊的主墻一般是用土坯壘建,現在可好全部都是磚房了,還比起了大小個來,有的房子前邊還要出廈,出了廈擋了光,再加上房子高了不少,這要用多大的爐子才能把屋子燒暖和呀。”山東省禹城縣安仁鎮齊堯村龐正根老人說。
在山東省、吉林省的一些農村,遍布各鄉鎮的磚窯更說明問題,磚窯周圍的耕地已經變成了深坑,附近的耕地也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逐漸被侵蝕掉,為了住房毀了子孫田的事情不斷在各地上演著。從節約耕地來說,城市里正在逐漸取消粘土磚在建筑材料中的應用,而農村建筑中石頭、粘土磚、水泥等使用逐漸增多,有的農民為了節省成本甚至自己建窯燒磚,自己家的耕地被取走一層泥土用來燒磚,影響了耕地質量。
因此在農村推廣既環保又實用的“環保住宅”十分迫切。農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秸稈資源、林木資源等一些可再生資源能否成為主要建筑材料值得研究,減少粘土磚的使用、減少建筑垃圾對農村的污染,增加建筑材料的可持續利用成為今后鄉村住宅建設新趨勢,借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風,能否把“環保住宅”的理念吹進千家萬戶,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