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長沙農民闊步奔小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6日 09:02 中國經濟時報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長沙系列報道之二(農民篇)■本報記者王曉紅周和平通訊員劉緒甲鄒蓬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新課題,對新農村的新農民同樣有了新要求。當農民不難,當好農民卻不易,這是記者日前在長沙市走訪調查過程中又一強烈感受。新春佳節,和著濃濃的年味,在長沙市廣袤的田野鄉村增添了別樣的喜氣,撩撥著千萬農民深深的期望和美
好的憧憬,在大量的采訪中,許多農民的閃光點,讓記者感受到什么是新農村中的新農民。

  個案:種田首種“文化”

  “有大學生女兒上陣,我這個董事長也只是掛牌而已。”新春佳節,寧鄉縣大成橋鄉的高慶軍坐在家中頗為悠閑,而往年,他卻要為寧鄉大成橋花炮廠年前的往來賬單忙得一團糟。據了解,早在1986年,高慶軍就在當地建起了一家紅磚廠,因為起步早,賺了一點錢。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磚廠生意每況愈下。見別人買挖掘機賺了不少錢,他于是花了幾十萬元買了一臺,同樣因為不懂經營,賠了20多萬元。隨后他又轉行做花炮,但到2004年,花炮廠又出現虧損。可喜的是,這時大女兒大學畢業了,二女兒也考上了大學。“女兒們分析我失敗的原因,就是缺少文化和管理經驗。”這時,高慶軍把經營權移交給了女兒。他笑著說:“2005年我們實現了扭虧為盈,今年得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了。”

  現象:“技工之鄉”全國吃香

  “總有一天我也會當老板!”南田坪鄉軍里村趙占強的口氣中充滿了自信和自豪。據介紹,這位留著大胡子的青年農民在重慶做建筑模型,月收入高達4000元以上。

  據悉,如今像趙占強這樣有一技之長,能獲得較高務工收入的新農民在寧鄉越來越多。他們托起了“湖南寧鄉,技工之鄉”的務工品牌。這一品牌的形成關鍵是技術培訓。目前,該縣有民辦職業培訓學校28所,開展了電腦、機車、電動縫紉、美容、駕駛等專業培訓,每年有3萬人帶著一技之長奔向全國各地。“寧鄉技工”的勞務品牌由此而樹立。

  “有了一技之長,不但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待遇要高得多。像技工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普通打工者則大多不足1000元。”該縣勞動力市場負責人周金寶給我們作了一個比較。同時在打工闖蕩中,一批能人脫穎而出,為寧鄉的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新型經營人才。該縣勞動部門估計,目前,寧鄉的民營企業、個體專業戶等,有80%以上是外出打工回鄉創業的。全國百強民辦培訓學校之一的寧鄉環球職業培訓學校老板何廣文,就是打工者出身。

  受益:數著工資過日子

  早春的天氣有些寒意,金井鎮金龍村的金龍鑄造廠內卻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緊張工作。“我們共招收了900多人進廠上班,他們大部分是本村及附近村的農民。”該廠負責人說。

  金龍村黨支部書記宋海晏告訴記者,村里有金龍鑄造、金井茶廠等知名企業,600多戶農家中,有200多戶在企業上班,數著工資過日子的農民已不在少數。

  2005年長沙縣工業總產值337.6億元,財政收入突破18億元,是名副其實的三湘首富縣。令人欣喜的是,這種富裕同樣融進了農民的血脈。該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4865元,其中,農民在當地企業勞動所得的工資性收入有較大增長,占到了農民收入的三成左右。

  感受:授人以漁

  “從農民到產業工人,這是驚人的一躍,這種轉化過程并不容易。但在朗梨鎮,卻有75%的農民實現了這種轉化。如今,經濟的發展讓朗梨鎮今非昔比。”這是朗梨鎮鎮長蔡逸面對記者的來訪發出的感受。蔡逸告訴記者,2005年,全鎮農村人平純收入達到5600元,同比上年增長11.7%。蔡逸說,要讓一個伺候農田的莊稼漢轉變成一個掌握一定技能的技術工人,實際上是一個艱苦的“洗腦”過程。為此,該鎮針對失地農民、農業富余勞動力,每年要組織4次以上的農技知識培訓、兩次以上的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不但使農民掌握一定的技能,還經過短期培訓,可以讓農民拿到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術等級證書。

  據了解,通過招商引資項目的相繼建成投產,本地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三產業的逐步興起和城鎮化水平的有力推進,為朗梨鎮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僅2005年該鎮農村共實現勞務輸出1929人,比去年增加578人。實現勞務經濟收入2134萬元,比去年增長近30%。一組組可以觸摸到的數字,描繪了該鎮的巨變。蔡逸介紹,2005年,全鎮共完成社會經濟總收入27.45億元,全年新增規模企業3家,達到2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5億元,并培育了波隆制造、廣安生物、亞林瓜子3家產值過億元企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如何讓傳統農民轉型成新農民,長沙市鄉鎮企業局副局長陳水平一語道出自己的感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也好,培育也好,就是要培養他們自謀發展的能力。

  未來5年八成農民轉型

  十屆全國

人大代表、長沙市市長譚仲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長沙作為省會城市,建設新農村已具備較好的基礎條件。根據全市制定的‘
十一五
’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長沙的新農村建設將是一個宏偉的系統工程,其前提是建立新機制,逐步改變城鄉資源配置相對分割的狀況,特別是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投入,重點是發展新產業,既要提高農民從農業生產經營中獲得的收益,更要注重通過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從根本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其中關鍵是培育新農民,農民子女繳費就讀小學和初中將成為歷史,貧困學生就讀高中和大學將得到更多的扶助;通過各種形式的對農民的培訓,80%以上的農民將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農民或產業工人,營造安定和諧的農村新局面。”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