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改革要落地有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09:12 中國經濟時報 | |||||||||
記者 柏晶偉 3月2日北京報道 今年“兩會”即將召開之際,也是社會和學界對“改革”爭議激烈之時。有全國政協委員明確表示,與以往改革開放相比,當前一些改革內涵的含金量不夠充分,缺乏意味。政府改革推進緩慢。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將改革的重頭戲——政府改革落到實處。 作上述表述的是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善同。2005年,李善同
“例如,關于產業發展戰略。在我們國家,紡織業是一個可以吸納大量人員就業的行業,但現在卻是大量的下崗人員,對傳統產業的發展戰略,政府部門缺乏規劃和總體構想。鋼鐵工業方面,我們要不要出口鋼材,關系到國家整體產業發展的長期利益,政府部門也鮮有考量。鋼鐵出口與否不是企業關心的問題,企業只需提高產量、增加利潤。我們看到的一些情況是,政府直接干預企業,限制行業發展,搞一兩年的短期行為,無法為企業提供行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指導。” 針對目前發展高耗能工業而導致產能過剩的爭論,李善同委員同樣認為政府沒有把該管的事管好,政府職能仍停留在審批層面上。隨著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汽車工業大發展,必然會對能源、原材料有強勁需求。對企業來說,生產多少就是過剩,何時過剩,需要有政府信息及時披露和指導。但實際情況是對行業發展速度預測往往缺乏科學性,如轎車的增長速度前年是110%,如果按這個數字預測后幾年的發展速度,對企業來講生產必然會過剩;再如住房,住房消費實際上是一種排浪式消費模式,而不會是持續高增長,實際預測卻是高估了發展速度,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房地產泡沫和房地產業的虛假繁榮。對以上情況,政府部門往往采取“砍一刀”的做法,以限制發展的方式解決產業發展失衡的矛盾,事實上這種做法政府付出的成本是相當高的。 李善同委員分析認為,導致政府改革進展緩慢的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和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當前的改革形勢有了很大變化,各項改革都帶有明顯的綜合性,談農村改革離不開金融改革,談財稅改革不能不說國企、社保改革,等等。另一個方面,政府改革是改政府自身,讓利益相關部門改革,缺乏實際動力。因此,必須有一個超脫于部門利益之上的改革協調機構,“這好比司機開車,誰遵守或違反了交通規則,必須有交警在一旁監督執行。”“這是最基本的游戲規則。” 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縱觀全局,21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李善同委員認為,如何才能把握好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政府改革是關鍵,政府必須對此有長遠戰略思維。“如果缺乏長遠發展戰略,經濟增長的成本可能會加大,改革的成本可能也會加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