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3月2日電 (記者 楊希偉 詹國強) 根據承擔的任務以及收支狀況,全國目前已有1萬多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被明確“身份”,分別為公益性、準公益性和經營性水管單位。
水利部建管司在2日結束的全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上披露說,目前全國已完成“兩定”測算的水管單位達1萬個,占到水管單位總數的65%。所謂“兩定”測算
,是指核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編制崗位和維修養護定額。水利部建管司官員肖向紅說,這意味著全國近七成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性質已經明確,并在此基礎上核定了人員編制和崗位。
近三年來,全國各級機構編制部門會同同級財政、水行政主管部門開展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根據水管單位承擔的任務和收益狀況,對現有水管單位進行了分類定性。據統計,全國共有水利工程管理單位15000多個,職工總數達47萬人。
據介紹,我國現有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共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指承擔防洪、排澇等水利工程管理運行維護任務的水管單位,稱為純公益性水管單位,定性為事業單位。
第二類是指承擔既有防洪、排澇等公益性任務,又有供水、水力發電等經營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運行維護任務的水管單位,稱為準公益性水管單位。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又依其經營收益情況確定性質,不具備自收自支條件的,定性為事業單位;具備自收自支條件的,定性為企業。目前已轉制為企業的,則維持企業性質不變。
第三類則是指承擔城市供水、水力發電等水利工程管理運行維護任務的水管單位,稱為經營性水管單位,定性為企業。
肖向紅說,對全國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定性,為建立職能清晰、權責明確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端こ坦芾眢w制改革實施意見》已明確將水管單位的公益性部分的管理和維修養護經費納入財政負擔,隨著國家公共財政制度的建立,將水利工程管理逐步納入公共財政制度框架,將有助于實現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另外,將具備自收自支條件、且承擔部分公益性任務的水管單位定性為企業,則有利于節約公共財政支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