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劍拔弩張又聞火藥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7日 16:48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記者 黃熠旎、譚平 綜合報道 背景 2005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剛落幕不久,2006年伊始,新一輪中美貿易的拉鋸戰又有萌芽之勢。2月中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了一份名為《美中貿易關系:進入更大責任和
有文章稱該報告美方措辭相當“激烈”,稱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學徒期”已經結束,美國將讓中國對未來的貿易做法負責。 也是2月,中國商務部公告,中國貿易順差1月份飆升了46.7%至94.9億美元。幾乎同時美國商務部也公布數據,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去年暴增至創紀錄的2016.2億美元。無論雙方公布的數據是多少,可以肯定的是,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對單一國家的最大貿易逆差,也是中國對單一國家貿易的創紀錄順差。 《報告》和中美兩國公布的貿易數據差異,或多或少都帶點“火藥味”,有輿論認為,這是新一輪中美貿易戰的“前兆”。 數據差異成討價還價砝碼 《聯合早報》稱,中美雙方統計數字相差甚遠的原因,是雙方引用的數據來自不同的統計口徑。除去確認原產地方面的差異之外,在美國對華商品和服務輸出方面,美方的出口統計與中方的進口統計結果差別并不大。近千億美元差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方的出口統計傾向于低估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價值,而美方的進口統計則傾向于高估美方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對應價值。此外,中方統計把經過香港等第三方的轉口貿易排除在外,而美方統計則包括了轉口貿易。 該報還稱,這不僅僅是口水戰,而是雙方在市場開放、行業準入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實質性問題上討價還價的砝碼。汽車零部件、電信、金融服務及醫療保健行業的準入和開放,是美方關心的實質性問題。而知識產權保護則是一個令美方惱怒,但本質上短期難以改善的法律議題、非貿易問題。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副部長隆國強認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整個東南亞地區進行對話直接投資的結果。韓國、日本等國把大量最終組裝活動轉移到了中國,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中國出口擴大。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美國國內過低的儲蓄率也成為中美貿易逆差的又一個重要原因,這是由其國內經濟結構決定的。 隆國強指出:“在如此深的背景下,不是單純在貿易領域采取單一或幾個措施就可以解決的。以中美貿易不平衡作為手中的武器,借此提出更多對中國利益訴求才是這份報告的真正目的。加快匯率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擴大服務行業的市場準入等都成為美國目標所在。” 美商獲利被掩飾 此外,《報告》指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缺乏公平性、可持續性、平衡性。”針對中美貿易逆差的擴大,美國媒體指出,美國在華企業去年再次實現了強勁的、也許是破紀錄的利潤水平。《華爾街日報》稱,美國企業界似乎經常故意掩飾它們在中國取得的成功。美國政治家們為了準備迎接可能發生的貿易戰,突出對華貿易中的失敗者,而對許多勝者卻視而不見。《紐約時報》的文章也指出,看上去中國好像從中美貿易中獲得了更大的回報,實際上真正的利潤被美國等外國公司所得。“中國制造”的芭比娃娃單價20美元,但中國只能獲得其中的35美分。《紐約時報》記者戴維·巴爾沃薩發自深圳的文章,指出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和其他外國公司,其中包括零售商,是生產廉價產品的中國工廠背后看不見的手,恰恰是這些公司從貿易中獲得了大部分的利潤。 該文章還稱,通常情況下大多數標有“中國制造”的產品事實上都是在其他地方生產的,而且這些產品的生產廠家基本上是日本、韓國和美國的跨國公司,它們只是把中國作為其龐大的全球生產體系中的最后組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