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咪走雞
吃水牛蹄的歷史應該追溯到哪一代已經不得而知,應該源于浙江一帶。那里民風彪悍,每逢過年過節便會家家烹煮水牛蹄來大肆慶祝。“中華十大怪吃”中就有一味清燉水牛蹄。
提起水牛蹄,大家都只會想到是為農民辛苦耕田的水牛的腳,肯定不會想到把它變為桌上餐,總覺得吃起來它會硬梆梆的。作為“民以食為天”的廣州人,大嘴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吃頭啖水牛蹄。
其實大嘴絕不是中國吃頭啖水牛蹄的人。吃水牛蹄的歷史應該追溯到哪一代已經不得而知,應該源于浙江一帶。那里民風彪悍,每逢過年過節便會家家烹煮水牛蹄來大肆慶祝。“中華十大怪吃”中就有一味清燉水牛蹄。
前人看到丑陋的水牛蹄時,就知道它是塊寶,發現它可以治療皮炎,還可以治療肝硬化和肝硬變,是很好的藥材。民間有一貼著名的皮膚科藥方———水牛蹄茶油糊,用適量的水牛蹄、茶油,把水牛蹄研成細末,茶油煮成糊狀,每日兩次,連用10天以上,可以治療神經性皮炎。所以,大嘴真的不是吃頭啖水牛蹄的人。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多年來牛蹄只不過都是小打小鬧,風頭遠遠不及豬腳、羊蹄,更不要說水牛蹄了。廣州人對吃的大膽是遠近馳名的,最近就流傳著一種“瘋牛蹄病”。一間名叫“頭啖湯”的食肆自創了“鮑汁水牛蹄”,模仿“鮑汁鵝掌”的“鮑汁水牛蹄”。沾盡“牛氣”的牛蹄的確難伺候,外有一層厚厚的硬殼,也就是牛指甲,只能利用鮑汁這種名貴的調味料像燜鵝掌一樣來燜軟,只能通過高溫蒸煮后才能剝掉那層厚皮,剝完后還要去掉牛蹄特有的騷味,這些都不是件輕松事。“頭啖湯”只選取生性水牛蹄,先煮上半個小時,敲掉指甲、刮凈皮毛后將蹄子一分為二,用清水長時間沖洗,反復燒和洗,去蹄根,然后加上秘制香料用慢火燉上幾個鐘頭,再切成如熊掌差不多的一塊。經歷了一番苦苦“折騰”的水牛蹄早已消磨了昔日的跋扈,紅得油亮油亮。咬一口,蹄膜爽口、蹄筋粘滑,唇齒留香不說,還能美容養顏———牛蹄中富含膠原蛋白。大嘴認為味道賽過燜熊掌呢。“頭啖湯”不僅當了一個做頭啖水牛蹄的人,還勇于當其他菜式的頭啖湯人。很多同行都有“芝士焗番薯”,“頭淡湯”就不做“芝士焗番薯”,而做“芝士焗芋頭”。芝士混合了芋頭,西式的做法用在中國材料上,香味更加濃郁、更加甘香,口感中還加多了一份清爽。就算鵝腸頭、開平白菜心、燜鵝和金沙包等大眾化菜式,他們也不甘平淡,非要做“頭啖湯”。怎么做?大嘴在這里就賣個關子,讓大家不妨親身到“頭啖湯”一試。千萬“咪走雞”啊!
如果牛魔王知道有一天竟然連自己的蹄子也保不住,成了后人的盤中餐,一定會氣得七竅生煙,勢頭恐怕遠遠要大于火焰山。套用菩提老祖的原話:“兄弟,世事難料。”大家左手捏著牛魔王用來舉大叉的前蹄,右手舉著蹬飛紫霞仙子的后蹄,“咪走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