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要有三個轉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20:28 中國產經新聞 | |||||||||
CIEN評論員 商寅泉 準確地說,建設新農村的完整提法,應該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新農村,首先應該是社會主義的,因此,建設新農村,不能脫離社會主義的制度,不能脫離在13億人口中有9億多農民這個現實。
進入2006年后,不出所料,中央一號文件又是關于“農”字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至今已出臺8個“一號文件”關注農村問題,這表明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視。但是,任何事物都要辯證地看,就農村問題而言,中央出臺8個以“一號文件”的名義關注農村問題,這一方面如前所述,是中央對農村工作的重視,另一方面說明什么呢?說明農村問題的嚴重性,說明農村問題是整個國家發展的最基礎部分,說明農村問題不解決、農村的各種關系不理順,中國要想實現強國夢,就有很大難度。 在中國,作為引導一年起始、萬象更新的“一號文件”,連續有8次涉及農村問題,那么,農村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里?落實中央號召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底應該做些什么?筆者在認真學習有關中央一號文件的報道之后,認為至少有3點是在我們的關注范圍之內。 其一,是轉變城貴鄉賤的觀念。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全社會對農村問題的重視,另一方面是農民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識。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可是,千百年來,在這個農業大國里,農民的身份地位并不高,“農民”這個詞代表著卑微,代表著沒有文化,代表著素質不高,城里人看不起農民,對不屑的事和人往往用一句“農民!”加以評價。農民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不愿意坦白自己的身份。這種觀念延續至今,嚴重影響著農村問題的解決。在轉變觀念的問題上,筆者認為主體是農村、農民,只有農民自己看得起自己,才能讓別人對你重視,只有自強自立,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只有經過奮斗富裕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地位。 其二,是轉變城鄉不平等的決策方式。長期以來,農村在中國經濟生活中處于弱勢地位,其中,城鄉發展不均衡嚴重制約了農村的進步。在剛剛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8項任務中,第一項就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這個“統籌”,其實就是要構建新型的工農城鄉關系,就是在考慮投資、投入、重點工程、基本建設方面,要把農村擺在和城市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土地為例,最新的數字是,每年因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要向農村侵占20萬公頃的土地,城市一直處于強勢地位,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不管農民死活,強行征地。近20年來,許多地方以建設省級開發區、國家級開發區的名義,把無數良田變成了水泥森林,有多少農民永遠失去了家園,這是城鄉嚴重失衡的典型。今天我們講建設新農村,不做好“統籌”這篇文章,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其三,是轉變農村的管理體制。近日在媒體上有人撰文,提出建設新農村要從選好村官做起。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提示。村委會是基層的農村政權組織,是近親嫡傳還是逐步由有文化有現代管理知識的人取代,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一環。因為“正確的政治路線確立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如今,自兩年前也就是2004年農業新政以來,今年的一號文件再明確不過地傳遞了黨中央的決心。從這個意義上說,選好村官,是轉變農村管理體制,提高農業管理水平,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而長期的任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