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吳儀副總理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與自主創新大會上的主旨演講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3日 17:05 商務部網站

  商務部新聞辦公室文章類型:原創內容分類:新聞

  (2006年2月23日上午,北京)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

  上午好!

  今天,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在這里聯合舉辦知識產權保護與自主創新大會,向全國企業發出保護知識產權,使用正版軟件的倡議。這顯示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重視自主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的堅強決心,我認為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我代表國務院,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大家以實際行動推動自主創新、支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借此機會,我就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情況向大家做一些介紹:

  大家知道,自主創新是科技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靠的就是創新。如果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就沒有自主創新。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

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技大會,作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決策。胡錦濤主席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溫家寶總理指出:“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樹立我國國際信用、擴大國際合作的需要,更是激勵國內自主創新的需要。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就是鼓勵科技創新。”同志們,我們一定要從走科學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意義。今天這么多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企業、協會商會的負責同志和新聞界的朋友們來參加會議,表明大家不僅在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上一致,而且在行動上也開始形成合力。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建立健全了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比較齊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我們先后公布實施了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等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并且按照WTO的要求全面清理和修訂了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我們還加入了一系列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積極履行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義務。

  (二)建立起具有鮮明特色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系和協調機制。中國專門設立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國家版權局,分別負責專利、商標、版權等方面的事務;同時,在海關、公安、檢察院和法院設立了相應的知識產權工作機構,形成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的工作體系。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協調和領導,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2004年8月國務院成立了由十幾個部門組成的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組,2005年1月又成立了由二十幾個部門組成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領導小組,這兩個組都由我擔任組長。為了加強部門間的配合,加大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2004年6月,高檢院、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公安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行政機關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工作聯系的意見》;2004年12月,高法院、高檢院聯合公布了《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一步明確了侵犯知識產權定罪量刑標準,大幅度降低了刑事責任門檻。

  (三)開展了保護知識產權的專項行動,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2004年8月以來,國務院部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針對突出問題,集中力量,重拳出擊,打出了聲勢,極大地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截至2005年底,公安機關在以打擊侵犯商標專用權犯罪為重點的“山鷹”行動中共立案3500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900多人。2005年,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查處商標侵犯假冒案件39000多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200多人;檢察機關共批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嫌疑人800多人;法院共受理侵犯知識產權、生產銷售假劣商品和非法經營罪案件3500多件。知識產權、食品藥品監管、新聞出版、版權、信息產業、文化、海關等部門也都結合各自業務領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專項行動,成效比較明顯。

  (四)切實加強了宣傳和教育。從2004年開始,圍繞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有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舉辦“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200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組織數百家中央和地方媒體聯合開展了“保護知識產權——我們在行動”大型采訪報道活動。2005年4月,國務院新聞辦以7種語言對外公布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新進展》白皮書。另外,國家版權局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了使用正版軟件工作,2004年全國省級政府機關全部實現了使用正版軟件的目標,2005年這項工作又延伸到地、市級政府機關和企業。

  應該說,這幾年我們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工作強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取得的成效也是明顯的。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部分地區、部分領域侵權行為還比較嚴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依然任重道遠。隨著中國經濟的國際化、市場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自主創新戰略的確立,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要求會更高、任務會更重、難度會更大,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這里,我代表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政府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堅持不懈地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這次會議商務部等15個部門和高法院、高檢院共同簽署的《支持函》,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舉措。

  ——繼續強化知識產權執法,依法嚴厲打擊各種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我們將制定保護知識產權行動綱要,繼續針對突出問題,有計劃、有重點地在全國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使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懲處。

  ——進一步增強全社會自主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發動群眾,群防群治。繼續以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和教育,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我們將加快建立保護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在全國50個主要城市建立舉報投訴中心,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全天候、全方位、多領域地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最后,我也想借此機會向全國企業界提兩點希望:

  第一,不斷提高保護知識產權的自覺性,切實擔負起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責任。

  知識產權是人們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領域從事智力活動而創造的財富,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知識產權創造、應用和保護的主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是信用經濟,還是一種公平競爭經濟。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為了擁有一項知識產權,權利人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侵權人卻毫不費力拿來使用,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任何一個企業都應將保護別人的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義務,作為一種社會責任。只有人人都尊重保護他人的知識產權,自己的知識產權才不會受到侵害。企業的發展切不可短視,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如果這樣,不僅是對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挑釁,也是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這一良好社會風尚的破壞,進一步講,會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惡化我們的投資和國際合作環境,損害國家形象。2005年,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724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說,我們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吸引國外的高新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和高科技人才到中國來。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個更好的投資環境。過去,我們講好的投資環境,主要是指“硬環境”,比如交通、通信、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現在,更要看“軟環境”了,要有比較健全的法律法規,優質的服務,良好的市場秩序。而保護知識產權,就是維護一個好的投資“軟環境”的重要內容。對我們廣大企業來說,就是要切實按照這次會議通過的《企業保護知識產權倡議》和《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倡議》,嚴格自律,勇于擔當。行業協會也應當為企業搭建平臺,引導和監督企業自覺保護知識產權,形成互相監督和促進的約束機制。

  第二,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內部管理制度,善于運用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自己。

  經濟全球化使競爭更加激烈。企業之間未來的競爭將主要是知識產權的競爭。據我所知,2005年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是9.3萬件,國有和民營企業的申請量只有1萬多件。這與我國幾百萬家企業的總數相比就很少了。很多企業處在有“制造”沒有“創造”,有“產權”無“知識”的狀態。我希望,廣大企業一定要多學習知識產權方面的新知識,多學習國內外優秀企業,特別是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在知識產權管理上的成功經驗,盡快建立起本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使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納入企業研發、生產與經營的全過程。要及時將自主創新成果、核心技術、名優產品在國內外申請相應的知識產權注冊,以期得到有效保護。要以企業的核心專利技術為依托,構筑自身的知識產權創造、管理、實施和保護措施體系。在自主知識產權相關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善于運用法律武器加以維護,積極應對跨境知識產權糾紛。政府有關部門和各行業協會、商會有義務在這些方面給企業積極的支持和幫助。

  同志們,朋友們!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長期不懈共同努力。希望各地區、各部門、廣大企業、社會中介機構和新聞媒體積極行動起來,齊心協力,扎實工作,為推動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

  最后,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