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反傾銷保衛戰是一場不得不進行的博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1日 22:46 新京報 | |||||||||
2月21日《國際金融報》報道,據英國媒體2月20日報道,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本周將向歐盟成員國建議,對中國和越南出口到歐盟的鞋類產品加征低于20%的反傾銷稅。如果歐盟這一決定如期實施的話,將不僅會影響到歐盟范圍內銷售的8%的鞋的價格,亦會影響中國2萬多家制鞋企業和400萬工人,更有可能導致中歐之間繼去年的紡織品配額之爭后再度爆發貿易沖突。
歐盟消費者將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從2005年6月開始,歐盟委員會分別對從中國進口的勞保鞋和皮鞋進行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高達8.49億美元,而其中歐盟對中國皮鞋反傾銷案涉案金額達7.3億美元,創下歐盟迄今對華反傾銷案值之最。 歐盟對中國進口的鞋類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其背后體現的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傳統鞋業制造國的利益。意大利某機構ANCI所發布的報告認為,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鞋在2005年就使7500人失去工作。近年來西班牙發生的華人鞋業倉庫被焚燒等事件更是充分說明中國鞋對歐洲的沖擊。但歐盟內部反對中國鞋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呼聲亦是非常之高,作為鞋制品主要消費國的德國、丹麥、荷蘭和瑞典等國家并不主張對中國鞋實施反傾銷,而英國、德國和北歐等國進口商、零售商則擔心提高關稅將擠壓自身利潤空間。丹麥經濟大臣本特森(BendtBendtsen)更是公開指出,如果對中國鞋加征傾銷稅,歐盟消費者的代價將是歐盟鞋業制造商所得利益的10倍。 積極應訴是中國企業的惟一出路 從去年7月份開始,先后有將近200家中國鞋類企業積極應訴,采取聘請律師、填寫反傾銷調查問卷、接待歐盟官員實地核查、提出無損害抗辯意見、游說歐盟涉案產品進口商及用戶阻止采取反傾銷措施、申請價格承諾等多種方式。在歐盟反傾銷委員會最終認定13家中國鞋企業“非市場經濟地位”之后,8家廣東企業立即發起成立了“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該聯盟下一步將積極聯合全國其他地區的鞋生產與出口企業,為未來與歐盟的博弈積累更廣泛的力量。 盡管只有200家企業應訴,但這一數量卻已經創新了近年來中國企業反傾銷應訴的數量紀錄。此前,無論是最成功的打火機反傾銷應訴案例還是最近的中歐紡織品配額爭端,參與的中國企業數量都沒有這么多。這確實說明,WTO之下的中國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所謂的WTO“自由貿易”規則,只能算是中國企業一個美好的期望而已。 應該大力發揮行業協會等機構在反傾銷方面的作用 盡管歐盟態度強硬,但近日歐盟官員決定推遲來華就中國鞋反傾銷與中國商務部進行非正式磋商的行為說明,只要中國方面積極應對,中國鞋最終也許不會被課以20%的重稅。從另一角度看,近年來,面臨的反傾銷調查的中國產品越來越多,大到家用電器、家具,小到打火機、塑料袋,其中既有應訴成功的案例,亦有應訴失敗的案例。在2005年中歐紡織品配額爭端的大背景之下,我們可以從此次中歐鞋產品反傾銷調查案例中得到諸多思考。 首先,如果中國出口的產品還像過去那樣主要依賴勞動力成本優勢,那么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在全球范圍內遭受反傾銷調查等非貿易壁壘可能將是不可避免。依然以鞋業為例,中國出口的鞋沒有自主品牌,中國鞋業生產商無法直接面對終端客戶,不掌握銷售渠道,必然會在與零售商的博弈中處于下風,動輒掉入反傾銷陷阱之中。如何在業已控制生產資源的背景下逐步在全球樹立一批中國鞋業品牌,將是擺脫反傾銷的根本之策。相形之下,李寧公司經過多年努力,在樹立“李寧”品牌的同時,通過贊助歐洲運動隊、設立直營店等多種方式進入歐洲市場,應該成為中國制鞋行業的典范。 其次,應該大力發揮行業協會等行業自律機構在反傾銷方面的作用。但凡是近年來反傾銷應訴成功的案例,都離不開行業協會或行業聯盟的作用;而應訴失敗的案例則往往是行業協會沒有發揮作用。如果包括政府及企業在內的各方提前組成聯盟的話,此次鞋業爭端也許會是另一種結果。 □時衛干(中國社科院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