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王石生: 擴大內需必須處理好六個問題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8日 11:17 經濟參考報

  一、 調整國民經濟分配格局,提高消費比重。全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投資比重過高,消費比重過低的態勢由來已久。我國改革開放27年來,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依靠投資的拉動作用。全國人均消費水平與人均GDP水平不能同步增長。與國際上比較,我國目前消費比重偏低。各國經驗都表明:經濟發展依靠國外需求拉動不如主要依賴國內需求推動更加可靠與安全。

  二、 提高勞動力報酬水平。我國勞動力報酬水平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低消費、低工資和高積累、高投入為特點演變過來的,仍留存著往日的陰影與痕跡,直接與間接左右著我國人民生活的收入和消費水平,制約著我國生產成本和國內需求的合理增長。因此,提高勞動力報酬是擴大內需的根本出路。

  三、 提高8億農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我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長期以來,農村現代化和收入水平滯后于城鎮,形成“二元結構”經濟模式,所以“三農問題”是全國工作的重點,它集中了中國發展的難點,它凝聚了中國改革的焦點,也構成了處理好擴大內需的“老大難”。近幾年,農村收入的提高中外出務工農民的收入是重要的部分。但他們的收入卻很低。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2年我國農民工約為1億人,總收入為5278億元,其中拿回家的為3274億元占62%,對增加農村現金收入起了很大作用,2004年全國農民工月工資為539元,而同期的城鎮工人是1335元,致于失業、養老、醫療、子女教育和培訓提高等社會保障待遇都靠自己,因此,提高農民收入是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

  四、 增加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和提高政府消費比重。我國政府消費增長幅度滯后于經濟增長幅度,屬于國際上較低的水平,致使財政支出與政府消費比重下降,形成多方面缺位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市場經濟體制下必然產生其生來俱有的市場失靈,政府必然采取

宏觀調控(西方稱作政府干預)進行矯正,用財政政策這只強有力的看得見的手進行矯正。一是“三農”方面,提高財政用于農業的支出,如提高農村水電郵路學校等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二是公共教育方面,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NP的比重1991年-2002年間只徘徊在3%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為4.9%,因此,教育投資要提高。三是社會保障方面,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現在養老保障的覆蓋面只有15%,絕大多數人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廣大農村群眾更不沾邊。四是公共衛生方面投入不足,特別是山區邊遠地區更加缺醫少藥。這些,都需要增加政府消費加以解決。

  五、 搞活金融和理順貸款結構。從擴大內需角度出發,金融方面還需改進的有:一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形成的巨額金融存差應搞活利用,使死錢變成活錢,可適當動用其一、二萬億元或三、四萬億元,采取銀行無息貸款、低息貸款、財政貼息貸款模式,并且采取有抵押貸款、無抵押貸款、個人貸款與十人聯保貸款,也應有短期、中期和長期之分。二是隨著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轉移到“三農”上來,金融政策也需要適應這個新變化,把自己的工作重點加以調整。

  六、 搞活商品與服務流通,提高質量,降低物流成本。我國在生產與流通領域存在著不暢,存在“過剩”現象。如:目前我國600種商品中沒有一種是供不應求的。因此,我國的生產結構與流通結構必須盡快地適應人民各類群體的多種多樣消費需求是唯一的選擇。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