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預測報告:宏觀經濟出現拐點可能性不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7日 00:00 中華工商時報 | |||||||||
記者 木佳 16日北京報道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今日在京正式掛牌成立。在成立大會上,預測科學研究中心首次公開發布了7個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報告。報告指出: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出現拐點的可能性不大。
利用外資數量可能受影響 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在發布的“2006年中國進出口形勢分析與預測”中指出,由于美元利率和匯率波動以及國際資本流向變化等因素引起的國際投資和貿易環境的變化,我國利用外資的數量將可能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出口。此外,貿易摩擦將可能進一步加劇和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將減緩我國出口的增長速度,但外貿出口仍將繼續保持快速穩定增長勢頭。進口增長速度將明顯上升,但由于國際市場商品的價格波動,進口總額的增長幅度存在著較大變數。預計2006年我國出口總額將接近90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8%;進口總額將超過790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20%;進出口總額約1695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5%;全年貿易差額大約1038億美元。 油價上漲影響GDP 預測科學中心在發布的“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預測”報告中利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擬分析了國際原油價格不同程度的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GDP、總投資、消費、進出口等)的影響,并結合原油開采部門、石化、交通運輸部門的生產技術進步和交通運輸部門消費支出比例的變化對我國抵抗油價風險的作用進行了模擬分析;發現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會對我國實際GDP、投資、消費等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部門的生產技術進步對抵抗油價風險有一定的作用。而交通運輸部門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比例的變化對抵抗油價風險作用不大,從福利的角度來說,油價上漲對農村居民更加不利。 不會出現通脹和緊縮 “2006年中國物價走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指出,2006年我國物價上漲與下跌因素相互并存,始終制約著物價走勢。盡管目前各類物價指數增幅總體上均呈下降趨勢,但物價上漲因素多于物價下跌因素,根據綜合分析和計量模型預測結果判斷,我們認為2006年我國消費類物價將溫和增長,生產類物價穩步回升,但都處于正常范圍,不會出現大的通脹和緊縮。預計2006年下半年CPI整體高于上半年,全年CPI為1.97%;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原料購進價格、重工業產品價格也呈前低后高的狀態,全年分別上漲7.9%、9.5%、11.5%。 拐點出現可能性不大 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在發布的“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景氣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中指出,2005年我國的先行合成指數和一致合成指數呈上升趨勢;先行擴散指數和一致擴散指數都高于50;綜合警情指數也在綠燈正常區間內呈上升趨勢;表明在經歷了2004年的下降期后,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新一輪景氣周期的上升期。 報告使用多種預測模型從不同角度對2006年經濟景氣進行定量預測,先行合成指數、先行擴散指數、一致合成指數預測、綜合警情指數預測、經濟增長拐點預測等均表明,2006年經濟增速在上半年略微放緩之后,到下半年將有所上升,經濟已經處于拐點后上揚態勢,全年經濟運行處于上升階段,今年出現拐點的可能性不大。 增長不會帶來糧食安全威脅 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在發布的“中國經濟崛起對中國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經濟影響的預測”報告中指出,雖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有所下降,但未來20年經濟還將保持快速的增長。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增長不會對本國的糧食和食物安全帶來威脅,但中國農業的持續發展需要國家在農業科技不斷創新的基礎上,積極穩步地調整本國的農業生產結構;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不會對世界食物安全帶來威脅,相反它將提高世界的糧食和食物的總供給量,中國在油料作物、糖、棉花和玉米等農產品上進口的增加將為其它國家擴大生產和出口提供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