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彼得·德魯克特立獨行的秉性一樣,其所著的《旁觀者(AdventuresofBystander)》是一本與眾不同的回憶錄。
第二次看完《旁觀者》(中文版)之后,我仍然不知道如何去評介管理大師彼得·克魯德的這本著作。
我只想說,我最喜歡該書的兩個章節是“老奶奶與20世紀”和“懷恩師”。
常常自稱為“笨老太婆”的奶奶幽默風趣,她傳統刻板卻又蔑視陳規陋習。她常常妙語連珠、令人忍俊不禁:“納粹不就是一種青春痘嗎”、“胃也是男人的性器官”、把所有的杯子分成“沒有把手的杯子”和“沒有杯子的把手”,甚至臨終前也不忘幽上一默。但是,她可謂20世紀的“先知先覺”者。老奶奶固執地將奧地利貨幣“克朗”換算成1913年以前的銀幣“古登”與“克魯澤”(一個古登相當于100個克魯澤)的做法盡管可笑,但與當今的“定值美元”不謀而合。
而“懷恩師”中關于對作者影響至深兩個小學女老師的敘述,更加令人掩卷深思。校長埃爾莎小姐教會他如何制定計劃和目標,并怎樣去完成這些。如果換成是組織中的領導者,那么,這一章節更是管理者如何計劃、控制和協調下屬去完成每一項重要任務的最佳案例。正如德魯克所言:“對真正的老師而言,沒有所謂的壞學生、笨學生或是懶學生之別,只有好老師和差勁的老師之分。”同樣,組織中每一個成員也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好領導者或差領導者之別。“我希望借此呈現社會的圖像,捕捉并傳達這一代的人難以想象的那種神髓、意味與感覺。在我的著作中,沒有一本反芻的時間像這么長———20年來,這些人物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行、住、坐、臥,無所不在……這本書雖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卻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一本。”(彼得·德魯克《新版序》)
之所以不以“自傳”來命名,德魯克說:“我個人的經驗、生活和作品只能算是伴奏,而不是主題”,“因為就在我14歲生日前一個星期,我驚覺自己已經成為一個旁觀者”。(彼得·德魯克《旁觀者的誕生》)“旁觀者沒有個人歷史可言,他們雖也在舞臺上,卻毫無戲份,甚至于連觀眾都不是。一出戲和其中的演員命運空間如何,就要看觀眾了,然而旁觀者的反應只能留給自己,對他人完全沒有作用。但站在舞臺側面看的旁觀者,……他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并反復思考———他的思索,不是像鏡子的反射,而一種三棱鏡似的折射。”(同上)
誠哉斯言,旁觀者注定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個人如此,管理者更當如此。
《旁觀者》[美]彼得·德魯克著,廖月娟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定價:38元。
(Robby/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