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世界銀行在北京舉行了最新《中國經濟季報》發布會,指出中國內需正在代替出口成為增長的主要動力。
報告在分析了中共中央關于“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后認為,建議預示著轉向更加平衡的增長,更加重視環境和收入分配。然而,雖然地方政府領導人的講話與國家大目標是一致的,但地方的增長目標仍然很高。為了實現高增長率,地方政府支出有可能繼續投向投資
,而不是用于建立和諧社會和實現經濟協調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服務。在今后5年使經濟的能源密集度降低20%的目標是非常艱巨的,而且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頒布的產業政策(而不是定價政策)引起了一些擔心。
《中國經濟季報》指出,中國出口在經歷了增長率(用美元計算)超過30%的3年高速增長期之后,似乎正在走上適度增長的軌道。
該報告分析說,中國商品出口增長率(用美元計算)從2005年第一季度的35%下降到第四季度的25%,同時,由于內需更加強勁,商品進口增長率則從第一季度的12%上升到第四季度的22%。
去年呈現的這種趨勢是否會持續下去?對此該報告執筆、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回答說:“這不是暫時的。在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面,內需正在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不是出口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認為,在2006年,中國進口增長速度將高于出口增長速度,消費會帶來更多的需求,也會帶來更多的進口。”(李梅影)
(Robby/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