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解構長三角:“經濟藍本”的新警示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2日 14:32 新華網

  由于10多年來一直領跑中國經濟,“長三角模式”被奉為國內經濟發展的“藍本”。現在,長三角的發展被迫要在“變局”中轉軌,將這個“經濟藍本”進行再次解構,對其他地方的發展而言,警示和借鑒意義非同一般。

  警示一:資源消耗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

  我國近年來的經濟增長實際上支撐在資源大量消耗的基礎上,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作為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實際上并沒有走出一條“節約型發展”之路。近年來長三角地區頻頻遭遇“電荒”、“油荒”、“地荒”,充分說明這種建立在資源驅動之下的高增長最終難以為繼。

  事實上,長三角并不是沒有在節約

能源、降低排放方面進行投入。在有關部門組織的“發展循環經濟”采訪中,記者看到一個又一個“標本項目”。可是就在這些項目接連上馬的過程中,長三角的排放和能耗并沒有明顯下降。

  關鍵問題在于,在發展過程中,長三角還沒有真正培育起鼓勵資源節約的市場環境。

  例如,蘇南的一家紡織企業建立了自己的“中水回用”系統,每天能使通過自己的污水處理設備處理過的1萬噸水循環利用。企業的負責人在介紹這套系統時給記者算了筆賬:每噸自來水水費0.8元,污水處理費0.8元,如果一天能節水1萬噸,就能節約1.6萬元成本。賬是好賬,然而建好的系統卻遲遲不投入使用。

  一位污水處理廠廠長也針鋒相對地算了一筆賬,這讓記者意識到:不啟用這個系統,是企業在不完善市場環境下的必然選擇。

  “紡織企業的處理能力只有1萬噸,還不能達到滿負荷運轉。假設日處理8000噸,達標排放的成本大約是1.5元/噸左右。并不是每道工序都能使用回用水,假設只能回用4000噸,那么每天節省下來的水費是6400元,而多花的處理費用也達到5600元。再加上回用系統的運轉費用,成本增加是一定的。”

  “歸根結底,還是資源太便宜了,企業缺乏節約使用的動力。”他說,“假設水費和污水處理費都增加一倍,節約有利可圖,就不會出現系統閑置的情況。”

  警示二:“政策洼地”型招商引資不可法

  外資在長三角發展中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現在,長三角初嘗“外資依賴”的苦澀滋味。“政策洼地”固然可以吸引一定的投資,但其負面效應之強大不容忽視。

  投資500萬元以上者可享受“超國民待遇”,擁有交通違規免于處罰等特權;以極低的土地出讓價吸引外資,有時甚至是“零地價”……這些都是各地官員在“參觀學習”時曾學到的“重要內容”。在浙江北部的一個縣,政府將各種外資來源定向分派給縣里的各個部門,如民政局負責吸引韓資,農業局負責吸引美資等等。

  “長三角企業以廉價的勞動力,消耗著大量的能源,承受著巨大的污染,”中國科技大學訊飛信息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說,“而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外企業,只需簽署一紙技術合同,就勝過‘千軍萬馬’,抽走他們一大半的血汗錢。”

  劉慶峰的警告并非聳人聽聞,在家電、汽車、電子等諸多行業,長三角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更為嚴重的是,這樣的政策導向嚴重壓制了本地企業特別是民企的發展。

  “外資有稅收、土地方面的優惠,是‘大太太生的’;國資有銀行貸款的便利,是‘姨太太生的’;只有我們民資,什么優惠政策都沒有,什么該繳納的卻一樣少不了,簡直是‘丫環生的’。如今卻叫我們‘發揮潛力,自主創新’,可我們拿什么去‘發揮’呢?”這是浙江一位民營企業家的牢騷,盡管有些偏激,卻也道出了外資“政策洼地”對本土企業的“擠出效應”之烈。

  而且,這個“大太太生的孩子”還會說走就走。無錫高新區本來有一家世界知名

筆記本電腦的生產基地,可是今年年初,該公司全球戰略調整,將筆記本電腦的制造業務全部外包,這個生產基地瞬間即“蒸發”。“回頭想想,他們什么也沒給我們留下來。”無錫新區管委會主任周謙說。這個教訓讓他們痛定思痛,意識到“電腦是高科技,但組裝電腦不等于高科技”,從此開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孵化自己的高新技術上。

  外資如此,內資也不乏問題。目前,長三角地區正在興起一輪產業轉移熱潮,令人頭疼的是,一些在長三角由于環保等原因需要被關停的項目卻成為不發達地區的爭奪焦點。

  “我們這里要關停的污染項目,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當寶貝一樣搶。把他們‘趕出去’根本不解決問題,說不定污染還是回流到我們這里。”浙江省臺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吳亞申在談起當地關停污染項目的難處時說。

  實際上,這種“搶項目”的事,正是長三角地區前幾年挖空心思、削尖腦袋去做的。而現在,長三角必須揚棄的制造“政策洼地”的“經驗”,卻成了一些“欠發達地區”來長三角取經所得到的“法寶”。

  警示三:“討價還價”中才能形成區域利益均衡

  有專家認為:處于“轉軌”關鍵時刻的長三角,目前最大的“先發優勢”不是經濟基礎的積累,而是區域合作的經驗。

  橫跨3個省級行政區,“長三角區域合作”一直受行政區劃分割、城市間惡性競爭、產業同構、重復建設及區域污染等難題困擾。這些問題,依靠行政命令難以解決,而經過數年的磨合,務實的長三角人找到了一條更有效的利益均衡途徑──按照市場機制來討價還價。

  目前,長三角城市群每年都在尋找“大家有共同興趣點”的合作專題,充分擺開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在“討價還價”中進行利益整合,最終達成合作共識,建立起合作的新動力。

  天天與長三角城市合作打交道的上海市合作交流辦公室陳曉云副處長說得更形象:他最希望看到的是長三角城市之間在合作議題上“爭得臉紅脖子粗”,這樣,長三角合作的利益結構才會慢慢建立起來。只有“爭利益”,才能統一利益;只有明白了利益所在,才能在“索取”和“給予”之間作出平衡。

  在今年10月公布的長三角首輪六大務實合作專題實施報告中,每個專題都涉及到“索取”與“給予”的問題,也就是“我從長三角合作中可以得到什么,與之相應我該為長三角合作做些什么”。

  以區域物流信息一體化專題為例,專題的要害在于一系列需要解答的問題:以上海為中心的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對長三角各地的利益關系如何?上海港、寧波港、南通港等各層次港口之間貨物吞吐、物流收益分配如何形成合理的結構,港口間的合作、參股、互利如何實施?各地資源信息共享的動力何在?是否認同上海通關平臺為標準平臺,是否愿意對接?要對接,系統改造轉接的成本如何消化?

  只有在這些問題上各地認清了各自的利益所在和互利的前景,才會對這一區域制度平臺的建設真心實意地做出貢獻。

  長三角區域合作的制度銜接,在經過多年磨合后,終于在點上、在具體項目上醞釀著突破,然后從點上再擴大到更多的點,再到面上,最后完成制度的全面對接,這被專家稱作“長三角一體化的黏結劑”。

  來源:半月談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