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必須腳踏實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1日 09:33 經濟參考報 | |||||||||
自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頭號任務以來,全國已經掀起了新農村建設浪潮。各地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確應該“濃墨重抹”,但要切忌華而不實。只有扎扎實實地做到腳踏實地,才能調動廣大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么要腳踏實地
因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站在新的起點上”。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喊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口號。當時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新農村,所憧憬的目標也僅僅是低層次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等。如今,這些美好的愿望早已變成了現實,是在新的起點上建設新農村。各地只有搞清楚“新的起點”的準確含義,吃透和把握當地的現實情況和發展基礎,才能做到發揮優勢,克服劣勢,揚長避短。 因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局,就必須全面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觀,從新的安全觀、新的產業觀、新的人本觀、新的市場觀、新的科技觀、新的投入觀、新的生態觀、新的政績觀等出發,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規律,開拓新農村建設思路。 因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符合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必須充分認知,廣大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堅持以民為本是一個關鍵。必須圍繞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群眾的全面發展這一發展的最終目的,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的自主權,幫助農民發展經濟和增加收入,而不能不顧農民的意愿,閉門造車想當然。如果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了折騰農民、加重農民負擔的口實,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要符合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目前的新農村建設是以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而非以前的政治運動。所以,要吸取“大躍進”的教訓,禁忌引起影響社會穩定的言行,要防止粗暴過激的行政干預行為,有條不紊地進行新農村建設。 怎樣才能做到腳踏實地 必須從實際出發。這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最根本的原則。各地在具體操作中,必須因地制宜,有長遠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不能急于求成,不搞一個模式,不搞一刀切,不搞強迫命令,防止形式主義,切忌一哄而上。也不要不合實際地盲目模仿別人,鬧東施效顰的笑話。 必須拿準切入點。這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最根本的抓手。必須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五標一體”的要求,扎實穩步地推進。其中,生產發展是硬道理,它意味著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生活寬裕是硬指標,它意味著讓農民有富余的財富,過上相對寬裕的生活;鄉風文明是硬要求,它意味著使精神文明有新進步,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村容整潔是硬形象,它意味著使農村的環境有大改觀,讓農民有新鮮的空氣、潔凈的水、整潔的街道;管理民主是硬規范,它意味著使農村的民主管理有所發展,使村民自治、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機制得到落實和完善。 必須珍惜國力民力。這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最根本的前提。必須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集中國力、民力先要把眼前能做的事情一定做好,得到農民的認可、支持和積極、主動參與。不能急躁冒進,不能下硬指標,更不能沉醉于“政績工程”。 必須贏得百姓口碑。這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最根本的約束。必須在廣泛地發動群眾,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基礎上,從群眾最不滿意、又最容易突破的問題入手,制定具體的、可操作的、又不過于繁瑣的措施,引導人民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家園。目標過高或措施不當,都會導致前功盡棄。至于目標是否過高,或措施是否不當,一個核心性的評判標準,那就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情況和當地百姓給予怎樣的評價。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農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