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空調品牌在華遭遇“寒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9日 09:53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在日系手機中國市場全線潰退之際,空調領域也傳來了同樣的消息。近日,國家權威調查公司中怡康公布了中國所有空調品牌2005年度的銷售報告,在按照銷售額排名的前30位空調暢銷型號中,日系品牌全體出局,這意味著日系空調品牌在中國市場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 日系品牌集體“失語”
過去幾年,像松下、日立、三菱這些在日本響當當的牌子,由于掌握空調領域的核心技術,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不斷上升,特別是在上海等一些大型城市,已經躋身銷售強勢品牌之列。然而,這樣的情況從2003年開始有了改變。據中怡康2003、2004、2005連續三年的年度調查數據分析,日系空調品牌在迅速崛起的中國空調企業面前幾乎集體“失語”,不但被遠遠拋在身后,而且無論從銷售量還是銷售額上都已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四方面制約其發展 為什么曾經在全球市場叱咤風云的日系空調在中國這一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的處境越來越尷尬呢?綜合分析后不難看出,其在中國潰敗的根本原因不外乎四個方面。 從技術層面上來說,中日之間的差距已愈來愈小,以前關鍵的技術基本上都是掌握在日本品牌手里,中國本土空調企業連引進的機會都沒有。隨著關鍵技術突破口的打開和中國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不僅掌握空調的核心技術,同時已經具備了改進和創新的能力。 在產品品質方面,日系空調不但被中國空調趕上,而且已有超越之勢。以前掌握主要核心技術的日本品牌,生產的產品雖然價格高得出奇,但在中國市場卻是質量可靠的代名詞。然而隨著中國空調企業產品研發實力的增強,日本品牌壟斷先進技術并制造質優產品的優勢被逐一瓦解。現在日本廠家所能掌握的技術中國空調企業都已經掌握,并且有不少技術先進于日本,日本生產的任何空調產品國內企業也都能生產,并且性價比遠高于日系品牌。還是以空調的健康節能功能為例,據統計,現在這些先進的產品功能在中國大品牌空調企業的努力下市場普及率已遠遠高于日本市場。 規模化經濟效益一直是日資空調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夢想,但可惜到現在也沒有實現,規模化的缺失直接導致日資品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利潤下滑嚴重,直至眼下出現的全線虧損。目前對大部分日資空調品牌來說,在中國工廠一年的產品總產量也就維持在50萬套左右,而目前國內一線空調廠家動輒年產量就達上千萬套,無論內銷還是出口都居高不下,巨大的規模化經濟效益令日系品牌望塵莫及。此外,不止是在國內市場中國品牌對日資品牌造成擠壓,就是在全球市場,中國的空調產品也對日資品牌造成了致命性的沖擊,規模化經濟效益已成為日資品牌在中國市場致命的創傷。 服務一直是日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軟肋”。由于在中國本土化進展緩慢,其售后服務質量也明顯比不上國內大品牌,某些國內空調企業良好完善的售后服務形象已經深深扎根在消費者的潛意識中。應該說,現在的服務已不再是作為產品銷售后的一種輔助或補償性工作,而是逐漸把它規模化、完善成一種產品。日系品牌由于沒有形成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大都無法獲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因此,日系空調品牌沒能積極主動調整經營策略以適應中國市場是其在中國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這不但使其喪失了原有的一些優勢,而且把其在中國市場的劣勢進一步拉大,如此一來,日系空調在中國衰敗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經濟參考報) (Robby/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