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需要領導者的時代!但領導能力并不是20世紀的發明,它早在幾個世紀前就已經問世。”鮑默爾在評價《君主論》時如此說。
與過去幾個世紀一樣,領導者肩負著同樣的使命和職責:帶領團隊抵達成功的彼岸。西奧多·羅斯福在20世紀初說的話——每一代人的問題都不盡相同,但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的素質都是永恒不變的——同樣適用于領導能力。唯一不同的是現在我們身陷信息洪流的漩
渦之中,領導者需要有駕馭漩渦的能力。
“我們身處何地”遠不如“我們要去往何方”那么重要,一百年前霍姆斯的話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而我們的領導者往往有意無意的忽視,他們要么急功近利,埋頭打造所謂的卓越成果;要么好高騖遠,仰望虛幻的空中樓閣。真正的領導能力被放進歷史的紙簍,抑或積壓在塵封的書柜,任其發出焦灼的呻吟,而自己卻在泥潭中苦苦掙扎。
新的世紀已經走完了前十年的半程,曾經我們期待新世紀新氣象的領導模式并沒有來臨,歷史不能跳躍,但無休止的延續并不能帶給我們驚喜,如果不能創造歷史,就必然被歷史所遺忘。現在我們的領導者必須面對并思考有關領導能力的問題。
創造愿景并提供執行力
偉大著作《領導:掌管的策略》的作者貝尼斯曾經這樣定義領導能力:創造一個引人注目的愿景,將其付諸實施,并長久維持下去的能力。
成功的領導者必須創造一幅令人信服的美好愿景,吸引并調動組織的積極性去共同為之奮斗。從藍色巨人IBM到汽車大亨通用,我們可以發現,偉大的企業之所以成功,或許正是因為企業的領導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提出別人提不出的問題,并制定自己的方針,將洞察力與策略相結合,描繪出具有鮮明特點的藍圖和愿景。
從愿景到成功,還有遙遠的距離。具有美好愿景只是萬里征途的第一步,將愿景轉化為現實并付諸實施,領導者必須提高組織的執行力。“僅僅有創意是不夠的,創意不能持久,必須把創意落實為行動。”管理咨詢大師馬文·鮑爾很清楚地認識到執行力的重要。而要抵達天堂的渡口,有時我們必須順風航行,有時則要逆風行舟——但我們必須勇往直前,絕不能隨波逐流,也不能下錨歇息。執行遠比愿景艱難,而這正考驗著領導者駕馭組織的能力,清晰的頭腦、無畏的膽識以及英明的決策共同構成了領導者的素質。
肩負起對團隊的責任
我們需要偉大的領導者,同樣需要偉大的團隊,這才是企業成功的秘訣。失敗的領導者所犯的一個共同錯誤是,試圖自己一手包辦、事必躬親。他們以為自己所做的才是最好的或最快的——通常的確如此——但是后果則是,企業中的其他人都沒有學會該如何去做。
團隊的存在不能因為領導者的偉大而被忽視,強大的領導不能造就被弱化的團隊,兩者不應該形成此消彼長的態勢。恰恰相反,強將手下無弱兵,領導者有義務關注團隊的成長。團隊需要的不僅是下屬對領導者的負責,同樣需要領導對其他成員負責。
伯恩在其《領導能力》一書中強調了領導者對團隊肩負的義務和責任,那就是“動員所有制度上、政治上、心理學上以及其他任何資源,以使追隨者的動機得以喚起、投入并獲得滿足”。道德上的領導能力總是來自并最終歸宿于追隨者的最本質的想法、需求、渴望以及價值觀。
正如鮑爾認為的那樣,領導者對團隊有三種責任:給員工自信和自尊,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保持員工的精神和士氣;幫助員工了解自己的責任,讓他們作為個體成長發展。領導者應該承擔起這些責任和義務,否則美好愿景只能如水中花、鏡中月那樣,良辰美景皆虛無縹緲。
培養團隊的勇氣和創造力
模仿別的企業并不是獲得成功的必經之路,與當前的成功者想法相同并不能保證企業獲得成功,成功的關鍵可能更在于與它們想法不同、具有獨創性思維。幾乎沒有企業是靠模仿而卓越并偉大,所有成功都源自獨特的視角和行動。創造力不僅表現為行為,還轉化為成果。而任何成果都需要付出代價,“破壞性創造”恰好體現其略帶悖論的本質。既然需要代價和成本,就需要企業擁有著敢于破壞并創造的勇氣,安于現狀就如溫水中的青蛙,缺乏對外界的認知,反應遲鈍而缺乏張力。成功需要企業擁有許多特質,但猶如丘吉爾所說的那樣,勇氣被視為所有優良品質之首,可謂當之無愧,因為它是其它所有品質的保障。
擁有不斷創新精神的團隊毫無疑問是活力四射的,而充滿活力才是企業蒸蒸日上的原動力。如果說企業源于企業家和領導者的激情和沖動,那么企業成長的動力就是團隊的活力與熱情,這一切都需要領導者精心培養。
無論領導者是在創造并實施愿景,還是在培育團隊的創造力,領導者絕不是官僚體系金字塔的塔尖,他在用命令和控制來指揮團隊成員實現其目標和想法。與此不同,領導者應該與團隊其他成員擁有共同的目標和愿景,并為之奮斗,信任、幫助和關心也許才是管理能力的真諦,而非直接的控制力。盡管領導者的作用舉足輕重,但決不能將其凌駕于團隊之上。
(作者系新華信市場研究咨詢公司金融咨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