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新政-縱深篇:要就業還是要養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6日 09:27 燕趙都市報 | |||||||||
當失業和養老互為鉗制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認真看待。 白色浪潮 “男工人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這一耳熟能詳的“法定退休年齡”,如今正面臨著考驗———2004年9月初,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胡曉
之所以讓“延遲退休”這個話題平地間風生水起,原因在于“養老”。 上世紀50年代初建立起來的中國企業職工退休制度,幾十年來未見改變,而這卻與我們當前的人口壽命及老齡化的形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按照國際慣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以上的社會被稱為老齡社會或老年型人口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為0.88億,已經達到總人口比例的7%。老齡化社會無可辯駁地到來了。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老齡化,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著很大的不同。 西歐等國的老齡化是在工業化完成以后漸進出現的,其漫長的過渡時期使社會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財富來應對老齡化問題。 而相比之下,我國的老齡化在我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提前到來了,社會財富積累不夠,首先面臨考驗的是養老金支付系統。胡曉義坦陳,當時考慮延長職工退休年齡的目的之一,就是減輕“白色浪潮”對社會養老的壓力。 養老巨壓 有資料顯示,上個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男性為40歲,女性為42.3歲。50年后,中國人口在60歲時的預期平均余命為16年。那么,我們所面對的現實就是,我們養上一代只要十年,而下一代養我們要二三十年,養老帶來的巨大壓力顯而易見,原來的退休年限顯然已經不適合目前的人均壽命。 退休年齡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界定,多數國家把退休年齡規定在60歲至65歲之間,以順應人口壽命延長和人口老化的發生和發展。近年來各國的改革,均有提高退休年齡的普遍傾向。因為要想解決日趨嚴重的養老金壓力,這一方法可以在減少養老金領取年限的同時增加養老金積累的年限,并且不需要對養老保障體制做大的修正。 2004年4月,由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完成的《銀發中國———中國養老政策的人口和經濟分析》指出,中國正用當前工人的稅錢養活當前的退休人員———這是一種拆東墻、補西墻的“空賬運行”方式。“因此,延遲退休,對養老金制度的自我平衡是有好處的。”專家們表示。 長城金融研究所所長徐滇慶及三位學者曾在2001年就延長退休年齡對養老金盈余的影響做了測算。假設2010~2015年間女工的退休年齡逐步提高5歲。男女工人的退休年齡都在2020~2025年間再提高5歲,養老金體系將保持盈余。 就業矛盾 但,延遲退休就能挽救養老嗎? 隨著高校擴招生畢業高峰的來臨和原本就存在的隱性失業,再加上大量農民工走向城市,已造成城市勞動力市場的相對過剩。不少地區為了給年輕人騰出崗位,甚至采取了內部退養,讓員工提前退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矛盾凸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延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必定會加劇勞動力供過于求的矛盾。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張車偉副所長指出,目前中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超過1.1億人,每年大約有300萬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3%。但中國每年新增就業機會只有1000萬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齡,就占去機會的30%。這個比例相當驚人。 根據相關部門預測,未來20年間,中國在克服現有失業人口和下崗人口就業問題的基礎上,還要為新增加的1.2億人口進一步創造就業機會。 如果大量的年輕勞動力無法找到工作,不僅意味著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也意味著今后養老金積累的困難,其結果是當年輕的勞動力人口進入老年后,其養老問題將會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失業和養老,已構成了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內在鉗制關系。如何找到延遲退休與解決就業之間的最佳結合點,緩解這兩股力量對中國社會穩定所產生的震蕩,還是一個尚待論證的問題。 相關鏈接:1400萬的就業缺口 權威統計數據顯示:1994年至今的10年間,我國創造就業崗位超過8000萬個;1998年至2003年,1890多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今后兩到三年內,每年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為1000萬左右,而城鎮年度需要安排就業的勞動力達2400萬,每年將有1400萬就業缺口。 社科院人口與就業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認為中國面臨的就業問題是個長期性的問題,比其他國家更為復雜,“就業問題正在成為這個國家的頭等大事”。 相關鏈接:有彈性延遲退休? 專家測算,在我國退休年齡每推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收40億元,減支160億元,緩減基金缺口200多億元。但是,延遲退休是一柄雙刃利劍,在緩解社保基金壓力的同時,勢必增加就業壓力。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張國初說,退休不等于完全賦閑,不少人退休后還會加入勞動力市場。有的領域,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工作層次不一樣,不會發生沖突,還能相互補充;但在有的領域,確實會有影響。應該詳細研究,各個用工領域的人員結構、知識結構,作出精算后再研究退休制度。專家建議,目前我國的退休制度過于剛性,應該探索彈性的退休制度,研究退休條件和待遇分開的制度。 (本報記者:王榮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