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調增并不意味著實力增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8日 10:23 經濟參考報 | |||||||||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增長與穩定課題組”關于“十一五”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討論(之三) 2005年12月20日,國家統計局正式公告,經過經濟普查,2004年中國經濟總量調整增加2.3萬億元!中國GDP蛋糕膨脹16.8%后輕松改寫了世界經濟體排名榜,中國再次超越意大利,晉級全球經濟六強,而且不容置疑地于2005年輕松跨越法、英,進入全球四大經濟體名
2005年7月人民幣升值和12月GDP調增,使中國經濟國際比較實現了一次大躍進,誠然可喜可賀!但我們沒有理由為翻箱倒柜挖出來的過去已經創造、只是一時沒有發現的一部分財富而沾沾自喜,猶需冷靜看到GDP的廬山真面目,以及光環背后的陰影。 GDP調增并不意味著我們新創造了這筆財富 GDP調增只是更精確地厘清、還原了經濟生活的真實圖景,將一些漏統的影子經濟等進行了顯影,主要是將規模以下經濟、個體經濟等為偷稅漏稅瞞報部分進行了重新統計,并非天上掉餡餅,飛來橫財。通過統計精準化,一些比例關系得到調整和優化,如固定資產投資率、銀行壞賬和不良資產率、外貿依存度、能源消耗率等均因為GDP分母擴大而降低,如萬元GDP能耗從1.58噸下降到1.23噸,外貿依存度從70%下降到60%,服務業占GDP比例從31.9%提高到40.7%等;當然,也使一些比例關系變壞,如社會零售商品總額占GDP比例從40%多下降到35%,財政收入占GDP比例從2003年的18.6%下降到2004年的16.5%,更加偏離了發達國家平均40%的同一比例,教育、科技、衛生、社會保障等開支占GDP比例也明顯下降。經濟普查和調增GDP有利于摸清家底、發現問題、為解決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和規劃決策提供科學參考,也有利于改善統計方法,使統計工作向國際靠攏,并為外部世界更好地看清中國實力而不是胡猜亂想提供了客觀依據。 GDP調增并不意味著有效GDP增加 (1) GDP制造成本過高、大量隱性成本尚未剔除的事實不會因調增而自動消失。據測算,中國的平均社會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5%,中國GDP單位產出的資本、原材料、能源、土地、勞動力等占用率很高,如目前單位GDP的固定資產投資量已經達到70、80年代的3-4倍左右,如最近3年中國GDP每增加1元,需要追加投資5元,即資本邊際效率加速遞減,在每增大同樣塊頭的GDP所需要追加的投資要比20-30年前多出2-3倍,我國投資率45%,而美國、德國、法國、印度等國的投資率只占不到20%,但其效率卻比中國高2-3倍。至于土地、原材料、水、能源等消耗也是觸目驚心的,即使是調增之后2004年的中國GDP也只占全球產出的4.4%,但卻消耗世界石油的7.4%、原煤的31%、鐵礦石的30%、鋼材的27%、水泥的40%,相當于發達國家3-11倍的單位GDP能耗水平。 (2) GDP制造背后的諸多隱性成本并未剔除。一些具有滯后和轉移效應的負面因素,如環境污染損失尚無法確定其規模和體現在目前的GDP中,需要靠未來繼續做大GDP來埋單,如淮河流域大量污染企業日夜加班拼命制造GDP,近20多年間提供了幾百億的GDP,但最近10年為了治理污染國家已經花掉了上百億元,要還昔日淮河的清澈,專家估計至少需要1000億元以上、100年之久!更不必說,由于水土和空氣污染,流域居民罹患各種惡疾、畸形胎兒出生的幾率大增,居民和國家未來需要負擔的醫療費用將超過數十億、數百億。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全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占當年GDP的15%(但未被扣除),2005年11月吉化松花江污染甚至引發國際糾紛。此外,各種安全生產事故和災難等每年導致死亡1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00億美元,相當于調增后GDP的4%多,這些也沒有從GDP中剔除。 (3)各種重復統計、虛報和壞賬損失等水分未被擰干。由于GDP的計統方法和管理缺陷問題,固定資產折舊、異地母子公司之間的重復計算等均計入到了GDP中去。此外,在目前中國官員政績考核唯GDP化以及統計官員受制于地方官員的體制下,官員為了升遷而隨意“兌水”、“制造”GDP還很嚴重。每年數以百億計的銀行壞賬、100多億美元的出口壞賬、國有企業巨額虧損、各種貪污、浪費、挪用、濫用、吃喝玩樂、重大工程投資失誤、豆腐渣工程、積壓商品等等,每年累計超過萬億元!統統被疊加到今天輝煌的GDP中去了。 GDP的結構、技術水平和質量均不盡如人意 目前中國GDP中物質重、服務輕的扭曲十分明顯。調增之后服務產品也只占經濟總量的40.7%,遠低于發達國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比印度51.2%的水平也低10個點,服務業比重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國家經濟質量、水平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水平低。在物質產品中,落后、低檔、污染、應淘汰的產品多,清潔、優質產品少、高新技術產品少,適銷對路、供不應求產品少,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產品少,高附加值產品少,國內暢銷產品的大多數也是通過引進技術或原材料、貼牌生產的,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中的技術貢獻率平均達75%,而中國不到30%。出口產品中的高新技術產品的90%多是外資企業生產的;制造業居世界第四,170多個行業產量占世界第一,但中國尚未擠進世界100個著名品牌行列!國內600多種工業品中,80%已經過剩,累計庫存積壓產品數萬億元。 GDP的制造和實現過分依賴境外市場 首先,制造GDP的手段——設備、工藝技術等嚴重依賴國外,中國對高新技術的進口依賴度為80%、光纖制造設備100%、通信半導體專利達60%-90%、石油化工業76%、重大裝備業70%!其次,對制造GDP的原材料、能源、資源等依賴過大,如石油進口依賴度已經超過40%,對鐵礦石的進口超過50%等。未來作為世界資源和原料“黑洞”的中國將使“中國需求威脅論”的全球大合唱日益刺耳!第三,GDP的實現越來越依賴國外市場來消化。國內消費增長趕不上投資膨脹所形成的生產能力的擴張,內部消化能力弱,迫使企業更多地出口,由于設計、技術、品牌、質量等缺乏或欠佳,附加值很低,許多產品只能出血大甩賣,許多企業甚至在大打價格戰的同時不惜賒銷,諸如長虹彩電4.5億美元貨款無法收回!在中國企業和產品盲目擴張過程中遭遇窘迫(限額、反傾銷、特保、反壟斷、技術環保壁壘、關稅等),甚至火燒貨倉! 中國GDP蛋糕中被百姓享受的部分過少和分配欠公平問題十分突出 首先是居民消費絕對量過低,消費占GDP的份額只有53%,遠低于世界79%的平均水平,表明中國人在勒緊褲帶創造GDP!GDP調增之后,中國的財富還是那么多,中國人并沒有一夜暴富,錢包里并未新添一文錢,中國人均水平排名僅僅從132位上升到129位(按照世界銀行的算法),人均水平依然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面子上好看了些罷了。更為嚴重的是在被大大壓縮的消費中,分配還嚴重不均!城鄉差距、階層差距、地區差距非常大,并呈現擴大之勢!按照統計數據,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經擴大到3.2:1,而一些專家估計實際上已經達到6:1,而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即10%最富和10%最窮的居民收入之差,已經達到18.6倍,基尼系數從1980年代的0.28飚升到2004年的0.45,當一些最昂貴的國際品牌在中國暢銷的時候,還有1.4億人口在赤貧中煎熬,2004年貧困人口新增90多萬!GDP的快速增長并沒有帶來國民幸福感的上升,根據荷蘭學者RuutVeenhoven教授對中國幸福指數的3次調查,中國國民幸福指數(1-10標分,越高越好)從1990年的6.64上升到1995年的7.08之后又下降到2001年的6.60,而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研究所2004年12月公布的世界最新幸福指數調查顯示,中國排僅第48位,距離新加坡等國相去遙遠。 此外,中國調增GDP的國際負面影響不可忽視。樹大招風,GDP調大之后,“中國威脅論”可能進一步發酵!中國經濟規模跳躍不能不引起一些國家的眼紅!且不必說被超越的意大利和即將被超越的法國和英國會有妒忌感、不自在感,就連日本、美國等經濟老大不僅會產生厭惡感,還會更加虎視眈眈,甚至印度、俄羅斯等經濟趕超新秀也會把中國當靶子,重新謀劃自己的趕超對策!中國會被要求承擔起“負責任的大國”應該負擔的更多責任,如日本等國要求中國分擔更多的聯合國會費等。GDP調增之后,中國GDP占世界GDP的比例升到4.4%,而中國目前所負擔的聯合國會費只占聯合國預算的2%左右。國際組織、政府機構等更有理由認為中國該從發展中國家隊伍畢業,并減少和取消對中國的扶貧援助,如聯合國糧食組織將從2006年起正式取消對中國持續多年的糧食援助。同時,還使一些欠發達“友好”國家加大對我經援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會更大……所以,GDP調大,從國際視角和外交層面看,雙刃劍效應明顯!它既能提高國際發言權,也會被要求承擔更多的世界大國義務,但從國民層面看,若過早強出頭、貿然扛起與世界經濟四強相稱的國際義務重擔,無疑會讓孱弱的中國百姓難上加難了! 總之,調增GDP是可喜的,但不可被調增沖昏頭腦!追求GDP快速做大是必要的,但不能唯此為大!將GDP做省、做優、做強、做久、普惠百姓,當然更有意義、更為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