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大幕即將掀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8日 09:23 南方日報 | |||||||||
觸摸“十一五”開局首年經濟發展軌跡 油荒如何化解 2006年的春節臨近,有關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話題再次成為媒體議論的焦點。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最近一次的公開表態,更是將這場討論推向了浪尖:“爭論了多年
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李德水也被問到了這個問題,當迫不及待的記者問出“(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是不是在2006年可能要調?”時,一向客觀謹慎的他給出的回答是:“哪天宣布了就是哪天調整,現在是在進行之中。” 據了解,國家能源辦日前已經完成了一份關于對成品油定價形成機制改革的一攬子建議的報告。這份報告傾向于以一種糾正型漸進式的方式完成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采價期的計算方式將從“滯后定價”過渡到“實時定價”,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 還有消息透露,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更緊密地與布倫特、迪拜、米納斯等國際原油現貨價格聯系起來。三地(紐約、新加坡、鹿特丹)汽柴油加權變化率將失去指導意義。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各項工作已經完成,政府等待的只是時機而已。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國際石油問題專家牛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何時是一個好的時機,誰也說不準。”現在60美元的油價,人們會覺得難以承受。但是,如果油價上漲到80美元,政府就可能錯過了良好的時機。 決策層仍然左右為難 中國社科院工業研究所副所長史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油價比較高,在國內的供需關系以及上下游的矛盾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壓力就會增大。“但也不是說不能改革,關鍵是要看政府的決心”。 在2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李德水也透露,政府仍然“處于兩難的選擇”中。正是考慮到國內的承受能力,才使得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走得比較緩慢。 在他看來,對這些短缺資源,應該通過市場的機制、價格的機制來限制消費,調整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應該加快價格的調整。但是,他也指出,我們還要考慮到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別是像出租車司機、人民生活用的成品油、農民用的油,如果價格跟隨國際市場完全同步,可能他們的承受能力就有些問題。 油荒倒逼改革必須進行 然而,雖然有太多的擔憂,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成品油定價機制是非改不可的。 亞洲開發銀行主任、能源經濟學家林伯強看來,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他在公開發表的文章中強調,近期國際油價上漲使國內原油開采行業利潤激增,而煉油企業大面積虧損。盡管二者同屬國企,盈利和虧損都歸國家,但定價機制的不明確和價格調整滯后,會導致開采和煉油各方缺乏責任,不能激勵各方提高效率。 此外,國內市場批零倒掛,構成煉油類上市公司越煉越虧,成品油流通銷售領域越賣越虧。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教授這樣認為,“煉油企業的大面積虧損,最直接的原因是政策性虧損。” 去年8月份兩度光臨廣東的油荒,似乎加大了政府的決心。此后,發改委官員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正在加快。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也對本報記者說:“今年中國將處于高增長和低通脹的經濟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資源價格進行調整,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社科院的一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市場化是成品油價格改革的一個目標,但是由于中國目前還沒有完全放開石油市場的條件,油價改革的出發點仍是“政府控制油價”。在該目標的限制下,機制的改革既要保證與國際油價適度接軌,同時又要保持國內價格的相對穩定。 此外,由于國內石油流通體制不健全、政府監管政策和市場競爭并不充分,企業不可能根據國內外市場自主定價,政府也不會放棄定價權。因此,目前最應該解決的問題是將目前油價變動的滯后性改為實時定價,從而矯正被扭曲的市場價格。 本報駐京記者 呂天玲 實習生 劉麗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