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河北創建“文明生態村”戰略的實踐與啟示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22:02 中國經濟時報

  ■河北發展戰略觀察(五)■喬盛

  河北文明生態村概念形成

  在前面四大部分里,我們已多次提到河北創建“文明生態村”這一概念。一個新“概念”的產生和形成、發展是有一個長時間的萌芽、滋養過程。“概念”是思想火花迸發的
結晶。而思想與理論又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一個新“概念”由初期的孕育、萌芽、滋養到發展成為中期階段或是高級階段繁生出的實踐碩果,其中必然是一個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構成了這個時代的特征。河北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就是河北廣大干部群眾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創新的集中體現。

  河北“文明生態村”新概念,孕育著河北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勞動創造的集體智慧。這是一個折射出科學發展觀思想的理論體系。其核心思想在于指導和推動廣大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建立小康家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設計出一個發展的基本框架和奮斗目標。創建“文明生態村”概念設計出的發展框架、奮斗目標、戰略構想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有著可操作性和推廣性、示范性。“文明生態村”概念的完整解讀包含有這樣一些基本內容:

  1、創建文明村

  2、創建生態村

  3、創建文明與生態相結合村

  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對創建“文明生態村”概念是這樣“解讀的”:

  “我在海南工作的時候就在想,我們能不能把生態建設和文明建設在農村突出出來?生態建設,就是我們的人居環境建設,文明建設就是中央多年來所倡導的精神文明建設。我想,把兩者結合起來,不就能使得環境被人所改變,而人也在環境的改變中得到自身素質的提高嗎?我認為,這也是縮小城鄉差別的一個重要措施。”

  文明是個什么概念呢?文明說到底就是要解決人與人和諧的問題。生態是什么概念呢?生態就是要解決人與自然和諧的問題。我們提出創建文明生態村,首先要著力改變環境面貌,“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的目的是明確的。我們希望,至少應該使農民的收入水平有較大的提高。到2020年,使我們(河北)的農民能夠趕上北京現在農民的水平。”

  白克明把河北推行“文明生態村”活動的內涵又高度概括為“十六”個字:經濟發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實,環境良好。

  這個“解讀”既闡述了“文明”與“生態”的基本定義,又全面地勾勒出構建“文明生態村”的主要內容、目的、以及實施“文明生態村”戰略的具體方法、步驟。把“文明建設”思路與“生態建設”思路二者相結合起來放到廣闊農村進行戰略性的運用、實踐、推廣,應該說這是一場涉及到農村千千萬萬人民群眾“靈魂深處的革命”和徹底改變環境面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兩個革命”合為“一場戰役”,牽扯著河北大地上生活的農村5300萬農民的切身利益。我國有9億農民,農民問題仍然是我國現階段的首要問題。農民不富,中國就不能說富起來。農民的居住環境質量得不到提高,甚至連溫飽問題、住房、上學、就醫等一系列的日常生活事情也解決不了,中國要大發展、大跨越、達到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社會綜合水平就是一種空談。

  關注“三農”問題,解決“三農”問題,使廣大農民真正從精神到物質、文化、教育、科技等諸方面的生活豐富起來,達到較高的生活水準,是黨和政府多年來始終關心的一件頭等大事。農村這個“大分母”分解出許多有待解決的深奧“課題”和疑難“公式”。誰有本事徹底改變城鄉距離和差別?誰有本事使農村農民的收入與城市居民的收入基本相等?誰也不敢說自己有本事能一下子把這兩件事情辦好。但是,作為政府就必須從長遠大計出發解決好和辦好這些事情。

  “三農”問題不僅僅只是個“農村、農民、農業”問題,而且影響著與農村遠距離的“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的速度問題。

信息化、通訊化、道路交通化程度較高的當今中國,在某種意義上講,城市和農村的“時空距離”、“時空差別”、“時空概念”,其實沒有多大區分。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就像一輛老式平板車運行一樣,要靠“雙輪”同時轉動才能前進。城市是一個“輪子”,農村又是一個“輪子”,任何一個“輪子”運轉緩慢都會影響到另一個“輪子”運行的速度。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城市發展的速度快是因為投資趨向轉移到了城市建設,經營城市是政府和各種經營者發展理念的驅使結果。這種觀點說對了一半。還有另一半“發展城市論”的解釋應該是:為了更好地以城市發展的輻射功能帶動廣大分散的農村加速發展、并在發展中尋找到廣大農村切合實際的、比較科學的發展新路子。

  我們認為,河北構建“文明生態村”發展思路,就是河北“城市”和“農村”兩個“輪子”同時協調運轉的有機結合。創建“文明生態村”是一項面廣量大的“點面”互補的系統工程,而城市建設是一項高度集中的特大工程。千千萬萬個農村就如同散落在遼闊土地上的一顆一顆珍珠,要一個一個村莊建設達到“文明生態村”標準,這需要有一個分批分階段、逐步實現的過程。河北“文明生態村”建設的標準是什么?從“文明”與“生態”“四個”字分析,主要是兩大部分:

  1、文明部分

  文明部分又包括這樣一些基本內容:對農民進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道德文明建設教育。這“三大文明”又概括了思想情操、道德規范、品德修養、紀律法規、情感情緒、理智理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修養觀等許多意識形態領域和人的大腦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全部內容。農村“文明”建設所解決的問題是要處理好農民中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系,解決好這一部分農民與另一部分農民由利益分配產生的諸多矛盾。建立廣闊農村人與人和諧生活的良好秩序機制,使廣大農民能夠生活在一個沒有新產生的“剝削、壓迫、歧視、侮辱”現象的幸福環境里,永遠成為農村的“主人”,生活得心情暢快,家庭美滿,沒有精神痛苦和思想包袱。這些議題應都是屬于“文明”建設工程之中的一個一個“項目”。對于一個人而言,“文明”是一種高尚的美德;對于一個村莊而言,“文明”是一種村莊的風貌形象;對于一個地方而言,“文明”又是一種社會風尚習氣。對人的“文明”建設工程永遠沒有一個結尾。“文明”與“不文明”兩種社會行為的沖突將會長期發生并存在于社會發展各個過程中的歷史階段。因而,黨和政府從上個世紀80年初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特別強調一定要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河北省在農村全面推行創建“文明生態村”戰略,這是對“三個文明”建設理論和構建和諧社會理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實踐和運用。農村和諧,中國就和諧。“文明生態村”的創建,無疑為農村和諧和整個社會和諧產生深刻的重要影響。

  2、生態部分

  關于河北農村生態建設,其實就是改變和建立農民的居住環境體系。這應屬于物質文明建設工程領域。居住環境是一個大概念,物質文明也是一個大概念。河北各地的地理結構、資源分布、經濟發展差異不等,因而不同地方農民的居住環境、物質文明建設收到的成就也就不可能一樣。生態建設,物質文明建設,這兩個概念的內涵都是相當容量大的。河北農民在建設物質文明中創造的物質財富享有權的最低要求,首先要有飯吃,有房住,有衣穿。“吃、住、穿”,這是人類群體中每一個人最起碼要求的最低生活標準。去年河北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3171.1元,沒有特殊情況和天災、人禍的前提下,穿衣、吃飯是不存在大問題的。溫飽問題、居住問題,對于河北49697個村委會居住的5300萬農民來說基本上解決了。這里關鍵問題是有一個“物質文明”的標準。“物質”與“文明”結合起來,就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有碗飯吃、有件衣穿、有個遮風避寒的洞穴就行了。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種評估事物變化程度是否達到規范標準的“衡量器”。所謂物質文明,那就是有一個規定的標準、要求、最低限度來作為“對比物”。否則,就沒有物質文明可言。而建設生態概念,又是從另一個視野來看待建設物質文明。建設生態,用生態學描繪的藍圖和視角來建設農村,以生態達標的規定指數來要求農村發展出現新格局,并且讓全體農民過上或享受生態化的生活環境,是河北省決策者對物質文明建設水平在農村往上推動的又一個更高臺階。

  河北農村搞生態建設系統工程,包括了這樣一些基本要素:

  1、除了農民的住房、穿衣、吃飯要達到規定的標準外,對道路、院落、房前屋后空間、廁所等基礎設施都有統一的要求標準;

  2、整個村莊的綠化程度、人畜飲水、環保質量、空氣質量、垃圾處理等都要有較高的要求標準;

  3、村民對享受教育、文化、科技、醫療、社會等公共性福利事業也要有相應的要求標準;

  4、村里的人畜疾病傳染預防系統、抵抗各種自然災害應接預防系統、道路

交通安全突發事故預防系統、防止人為造成事件案件系統等都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定標準。

  河北農村生態建設概念,根據不同區域的農村應有不同的含義和標準。整治和建設“大生態”環境概念,歸根到底還是一個物質文明建設問題。生態物質化,物質生態化,再把人的精神文明建設加進去就形成了“文明生態”的完整理論概念。河北正在創建的“文明生態村”實踐活動,是“生態——物質——文明”綜合融入構建和諧社會浩大工程的新創造。

  河北創建文明生態村模式及其產生的影響

  河北創建“文明生態村”的標準確定和目標明確后,創建“文明生態村”的模式也就逐漸明顯化。創建怎樣的“文明生態村”,其模式應該是一個統一的結構特色還是各顯風騷、各有所長?河北在近兩年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中,分別在五個市樹立了五個不同類型的呈現出不同精神的“文明生態村”典型。遷安市徐流口村的艱苦奮斗精神;邢臺縣南溝門村的團結奮斗精神;易縣燕子村的積極創新精神;曲周縣小弟八村的務求實效精神;獻縣小屯村的不斷進取精神。艱苦創業,團結奮斗,積極創新,務求實效,不斷進取。五個村,五句話,五種含義,五種精神。實際上各個村激發出的寶貴精神就是五種“文明生態村”構建的模式。河北“文明生態村”模式概念不是建筑結構物模型的翻版。其模式特征的真正價值在于折射出來的精神產生的影響。五個不同的農村典型,展現出五種不同類型農村的實際現狀、以及在建設文明生態村活動過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方法。

  1、農村改革發展的新突破

  目前,我國農村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已經給農民本身的身份、社會地位等帶來了性質上的變化。雖然,農村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變化個別地方拉大了農村與農村之間、農民與農民之間的分配距離、收入距離,出現了“超富豪型”、“富豪型”、“小康型”、“溫飽型”、“貧困型”的“新農民”身份類別(等級),但是,所有這些農民本身的社會地位、居住環境、生活方式、文化知識結構等并沒有擺脫農民階層固定的屬性。當然,除一部分已經轉移到城市的、連同戶籍也遷入城市的“新城市居民”而外,絕大部分農民依然生活在他們祖祖輩輩生息的農村。他們所不同的只是居住的房舍設施有所改變、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經濟收入有所增加,享受教育、文化、科技、醫療、衛生、社會其它福利事業待遇有所改善。總之,今天的農民富起來了,整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農村還是農村啊,農民還是農民啊,農村與城市“接軌”也不可能把9億多農民全部排成長隊走入所有的大、中城市,讓所有農民的“戶籍”檔案存放到街道派出所或辦事處,與3億多城市居民在一條街道開商點、辦企業。我國農村太大了,農民也太多了。大多數農民必須守護在祖先留下的家園,從實際條件出發,從現有的生存環境出發,從大自然恩賜的儲存資源分布情況出發,從政府制定的政策等服務項目提供的平臺出發,改變居住生存環境面貌,改變農業產業結構和提高農村生產力總體水平,縮小與大、中、小城市的差別。所以,河北省在廣闊農村搞創建“文明生態村”戰略工程,其意義不僅僅在于改變農村面貌和農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三個文明”或“四個文明”建設程度,更重要的是向我們啟示和提出:現階段我國農村概念的基本含義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舊式農村,塑造我國新時代農民形象,確立農民階層精神的應有地位,這是河北創建“文明生態村”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三農”問題解決好,農村和城市兩個“社會區域”就會穩定發展。對于河北這樣一個地理位置特殊、農村人口比例重、又正在實行“一線兩廂”戰略、“環京津冀都市區域經濟圈”戰略、“環渤海區域經濟帶”戰略的省份來說,關注和解決“三農”問題有著更為深層的意義。河北省委、省政府把創建“文明生態村”當成是徹底改變農村面貌、加快農村小康社會進程、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建設廣大農民美好家園的一場“偉大革命”。這是有現實意義和普遍意義的。解決人與人的和諧關系,解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從人口居住環境分散的農村做起,我們預測將會引發農村概念定義和農民階層身份屬性變化的“革命性換位”。河北把創建“文明生態村”確定為“示范型”、“普及型”、“過渡型”這樣三種類型,在具體實施方法上按“五個堅持”來進行:

  1、堅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

  2、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從實際出發開展創新工作;

  3、堅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協調推進“三個文明”建設;

  4、堅持以城帶鄉、結對幫扶,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幫建活動;

  5、堅持以建為主、建管并重,不斷鞏固和發展創建活動成果。

  以徐流口村、南溝門村、燕子村、小弟八村、小屯村五個不同特色的“文明生態村”典型來做示范,在全省農村分階段、分重點、分類別、分梯次而全面推進“文明生態村”創建。從改變居住環境到經濟發展、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四個方面的工作上“求深化”。樹典型,做示范,為的是推動全局,使農村處處都建成“文明生態村”。而“求深化”講的是質量和標準問題。不能搞形式,不能走過場,不能瞎應付。河北省長季允石講,“文明生態村”要確保建成一批,鞏固一批;建成一村,鞏固一村;建成一項、鞏固一項。真正做到“三建成”和“三鞏固”。“文明生態村”要建設的環境優美,綠樹環繞,民風樸實,人際和諧。河北推行創建“文明生態村”戰略兩年來,到2005年全省10%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態村”,新增沼氣村50萬戶,新修農村公路1.8公里,90%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解決了45萬人口的飲水困難,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4年增長5%。

  2、新時代農民精神的升華

  農民是農村的主人。農村是農民的家園。河北農民在創建“文明生態村”實踐中產生的“艱苦創業精神、團結奮斗精神、積極創新精神、務求實效精神、不斷進取精神”這“五種精神”,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理論而取得的偉大實踐和探索。農民的社會地位和農民階層的屬性也將會在這場實施“文明生態村”戰略的進程中注入全新的內涵。

  目前,河北在實施創建“文明生態村”的戰略過程中,有許多地方出現了“新思想、新創造、新發展、新農村、新農民、新形象、新風尚、新生活”的“八新”景色,正呈現出“農村城鎮化、農村園林化、農村信息化、農民工人化、農民知識分子化、農業工業化、

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的“八化”特色。所有傳統定義上的“三農”舊特征和舊概念都會在樹“八新”、實現“八化”的過程中而徹底改變。

  能夠在廣大農民身上尋找到推動社會進步和歷史前進的先進思想和力量、以及創造精神,這是一個政府推行治國安邦大策而取得的成果。“工人”與“農民”構成了以“工農”為主體的“人民”大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我國農村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循環創新將會把一個個農村新概念、農民新概念解讀出來。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