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溫鐵軍痛陳公司化弊端 農業發展不能抄西方模式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03:47 中國青年報

  本報北京1月25日電(記者郭永剛)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教授今天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表示,我國農業照搬歐美公司化模式已經導致非常大的損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如果繼續照搬西方模式,“肯定會一地雞毛”。

  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引發國內學界對新農村建設的實踐反思與展望。溫鐵軍介紹,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海歸人士提出,由小農經濟發展
成歐美那樣的規模化農業,速度太慢,索性走“公司+農戶”模式,由公司進入農業。后來又有政協委員提出這樣的提案。1995年,有關部門專門成立了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

  溫鐵軍說,

農業產業化方案提出后,一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搶先低成本上市,而今卻風光不再。藍田、德隆一個個都倒了下去,它們從股市上套了很多錢,卻沒有多少真正用于農業。數據顯示,主營業務為農業類的上市公司在深滬兩市已近200家,其平均業績幾乎年年低于上市公司的整體平均業績水平,但農副產品近幾年的價格卻在不斷攀升。

  溫鐵軍對記者表示,世界農業經營模式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美國、歐盟等西方發達國家為代表的公司化農業體系,其特征是大農場、規模化經營;另一類是以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為代表的小農國家的綜合農協體系。“這些年我走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調研中有兩個沒看到———沒看到哪個發達國家有現代化農業建設的成功模式,也沒看到有哪個發展中國家有成功的城市化典范。”這位幾十年來一直研究農村問題的專家說,“中國農業之所以出問題,主要是因為錯劃了類。”

  溫鐵軍指出,歐美模式有它特別的背景,是西方殖民者屠殺當地土著居民,經過多次戰爭掠奪形成的大農場,這些國家每個勞動力對應的土地規模是我國的800多倍。而中國小農經濟幾千年亙古沒變,而且土地嚴重短缺,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以小農經濟的基礎去照搬歐美模式,其結果是災難性的。我國過去照搬歐美模式,已經導致2.4億農戶利益受損。”溫鐵軍說。

  溫鐵軍告訴記者,國外以新農村建設為名的農村重建計劃,主要發生在東亞以小農經濟為主的國家和地區,這種模式走的是綜合農協模式之路。最早開展新農村建設的是日本,隨后是韓國,再后就是我國臺灣省。溫鐵軍指出,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應該借鑒東亞國家和地區的綜合農協模式,但必須找到規避這種模式的高成本問題的途徑。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