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成
《小玩意》(1933年)
導演: 孫瑜
影響力:影片描繪了以制作玩具槍炮為業的葉大嫂一家的悲劇生活,并揭示出這一悲劇的真正根源在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影片上映之后,業界大為震動,尤其是影片結尾處,葉大嫂沖上街頭,發出抗日救亡的呼聲,深深地震撼了觀眾的心靈。該片同時也在商界引起了從業與救國的反思。
《漁光曲》(1934年)
導演: 蔡楚生
影響力:影片以東海漁民徐家的家庭悲劇為主線,貫穿了1930年代中國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影片通過船主之子何子英這位新工商從業者的形象,探討了“實業救國”的理想問題。影片上映之后,觀眾對農民的凄慘生活深表同情;對實業人士的認識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并在1935年成為第一部獲得國際獎項的中國電影。
《水鄉的春天》(1955年)
導演: 謝晉
影響力:這是一部以農村經濟發展為主要題材的作品。影片以淮河下游的南灣村為故事背景,描述了村長吉春林如何帶領村民發展生產,建設經濟的過程。影片細致深入地表現了當時農村的經濟意識和政治意識,片中關于農村養殖業、手工業及供銷合作社的描繪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年)
導演:沈浮、劉瓊、林揚
影響力:影片講述了上海大華帶鋼廠新任書記兼廠長的楊光沛艱苦創業,率先改進生產工藝,實現全廠機械化的故事,反映了19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第一線的領導者風采。影片強烈地鼓舞了經濟建設者們銳意創新的精神,也增強了重視科學技術發展的觀念,有力地推動了技術革命的進步。
《芙蓉鎮》(1986年)
導演:謝晉
影響力:影片以芙蓉小鎮為背景,以經營米豆腐攤的女子胡玉音及丈夫黎桂桂為中心人物,表現了他們在“文革”前后十數年中的命運遭遇。在深刻反思歷史的同時,影片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對私營業主的遭遇賦予深切同情。片中對私營業主的真誠贊譽使他們重新獲得了發展經濟參與建設的信心。
《共和國不會忘記》(1988年)
導演:翟俊杰
影響力:通過對于華江鋼鐵公司總經理田耕苦心經營,終使企業扭虧為盈的敘述,展現了中國新一代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人格魅力。片中企業家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和領導者高瞻遠矚的品質相映成輝,奏響了中國經濟建設嘹亮的進行曲。影片熱烈地鼓舞了銳意改革,積極進取的精神。
《情灑浦江》(1991年)
導演:石曉華
影響力:影片以“跨世紀工程”——上海南浦大橋建設為主要情節,描繪了參與這一偉大工程的建設人員。片中不僅表現了建設者勇于創業的精神,而且通過各條戰線密切合作,各個部門通力協助的建設場景再現,刻畫出中國經濟建設者們的風采。該片對于經濟建設者們由衷贊揚在現實中產生巨大了的鼓舞作用。
《股瘋》(1993年)
導演: 李國立
影響力:作為中國經濟新現象的股票在影片中成為真正的主角。影片用輕喜劇的形式充滿善意地描繪了1990年代全民炒股的瘋狂熱潮。在輕松平緩的敘事語氣之中,透露出商業大潮和經濟利益對普通民眾的沖擊。通過對股票市場的漲落起伏和人們生活的戲劇變化,從側面流露出中國民眾對于經濟觀念的轉化。
《洗澡》(1999年)
導演: 張揚
影響力:影片敘事流暢,表意深刻,圍繞一個澡堂經營的問題,剖析了商業價值與文化傳統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通過對于劉家長子劉大明這一人物的塑造,借其猶豫的內心表達了商業與文化的雙重思慮。影片因而成世紀之交中國影界的杰作之一,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影片已打開主流院線的大門”。
《首席執行官》(2002年)
導演:吳天明
影響力:影片以青島海爾和企業家張瑞敏為原型,描繪了他如何把一個負債累累的手工作坊發展成為世界家電企業龍頭的過程,并熱情歌頌了中國企業家的雄韜偉略。影片塑造人物豐滿有型,鋪敘情節張弛有度。該片上映之后,迅速掀起觀看熱潮,在排隊入場的觀眾中,既有CEO,又有小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