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工資漲幅不應設“上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5日 08:44 新京報 | |||||||||
河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日前公布了2005年工資指導線,確定今年的企業年平均貨幣工資增長基準線為12%,增長上線為18%,下線為4%。各企業可自行決定增長幅度,但支付給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1月23日《工人日報》)雖然僅僅是不具有強制力的“指導線”,但是,政府部門的工資指導線無疑反映著政府對形勢的判斷如何,以及對形勢的控制要求。筆者認為,對于目前的企業職工工資指導來說,必須以有效的手段來保障“下線”的實現,但是,卻不應當設置工資漲幅的“上線”。
制定者其實非常理性,工資增長基準線的上線是對工資水平較高、工資增長較快的企業提出的預警提示,有關人士稱,“這一制度可以幫助實現職工工資的正常適度增長。職工工資有了高、中、低位的參照,可以避免勞資雙方盲目要價、產生分歧,也有利于企業控制成本! 單從企業工資對企業成本和社會成本的合理控制上來說,工資漲幅有“下線”要求也有“上線”指導是很有必要的。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工資的合理分配的基礎之上,在有著合理的、健全的工資分配和制度制衡的基礎上,再談到企業職工工資的“上線”控制才有意義。而從目前的國內企業職工工資分配及企業與職工間的制衡狀況來看,設“下線”是起碼要求,設“上線”則早了一些。 首先,目前國內的企業工資水平,是普遍過低了而不是高了,在許多以外來人口為主要勞動力的企業,職工工資更是極低。即使是工資水平較高、工資增長較快的企業,其“高”與“快”,也是相對于以前過低的工資基數而言。 其次,工資的“上線”與“下線”,主要針對勞資雙方的利益沖突,意在讓二者的要求與妥協都能保持正常的幅度。但是,這一點要依靠勞資雙方基本形成的制衡為基礎。而在目前,勞資雙方的地位、力量對比懸殊,職工與企業之間,基本上沒有“盲目要價”的基礎,職工利益被侵害后的保障機制也還不完善。在這種狀況下,只有企業對職工的漫天要價,鮮見職工對企業的盲目要求。沒有對等的“要價”條件,“上線”只會成為影響職工利益的限制,而不是合理控制成本的準繩。 成本的控制,關鍵在合理二字。在目前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設立“下線”,保障職工工資的合理增長。盡管“上線”只是指導,并與“下線”“遙相呼應”,但是,如果突出了“上線”的成本控制作用,恐怕只會讓“上線”成為企業可利用的工具。因此,在目前來說,只設“下線”并全力保障其實現才是第一選擇。 □廖德凱(四川職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