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督辦毀林大案犯罪嫌疑人獲刑
2005年12月26日將是中國新聞全體同仁值得永記的一天。
因為在這一天,國家重點掛牌督辦的7起毀林大案中第一案終于塵埃落定,判處犯罪嫌疑人王占平有期徒刑三年。
也因為在這一天,中華工商時報社為揭露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擱淺被吉林地方法院判處侵害他人名譽權。
大喜與大悲共存!
2004年6月29日,國家林業局公布了8起進行掛牌督辦的破壞森林資源案件,中華工商時報《吉林省政法委個
別人直接插手干擾辦案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擱淺》一文中提及的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王占平等人特大濫伐林木案正是這其中的首案。
據國家林業局披露,從1997年11月起,吉林市豐滿區小白山鄉四合村村民王占平承包該村西大河荒灘采砂。而為擴大采砂范圍,王占平未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擅自濫伐林木900余株,并對7.9公頃林地進行掠奪性采砂,造成林地嚴重破壞。
為加大打擊力度,國家林業局在2004年開展了“天保二號行動”。當時,主抓此項工作的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雷加富表示,把分布最集中的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以及盜伐天然林問題突出的云南等地林區作為打擊整治重點。
2004年11月1日,新華網刊登了《七起國家林業局掛牌督辦毀林案件遭查處》一文。文章報道,豐滿區小白山鄉四合村村民王占平1997年以來濫伐松花江防護林900余株,并對7.9公頃林地進行掠奪性采砂,吉林省有關部門多次干預辦案單位,國家林業局已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部門協調,擬將此案異地審查起訴。
同年11月下旬,中華工商時報以及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市場報等中央媒體分別接到了來自吉林市基層一名公安政法干部的信函———致中央新聞機關一封公開信。此信反映,目前吉林這起特大濫伐林木大案處理不下去,其主要原因是省政法委工作人員高中文在調查中不實事求是,欺騙省政法委領導,一次又一次地作出錯誤決定,攪得這起案件不能正常地進行審判和進一步偵查。懇請新聞單位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關注此案件并使此案能按正常程序交付審判。
隨后,中華工商時報新聞采訪中心決定派記者前往事發地進行調查。
12月23日、24日兩天,記者在吉林省的長春、吉林兩地就此案件情況進行詳盡的采訪,采訪對象包括吉林市豐滿區小白山鄉四合村村民代表、吉林市豐滿區人民檢察院、吉林省森林公安局、吉林省政法委、吉林市公安局、吉林市政法委等方面。
返京后,中華工商時報又走訪了國家林業局、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權威機關,聽取對此案的意見,力求做到客觀、準確、公正。
2005年2月5日,本報發表了題為《吉林省政法委個別人直接插手干擾辦案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擱淺》的報道。
此報道一出引起社會廣泛地關注。而在此報道7個月后,2005年9月25日,中華工商時報意外地接到從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人民法院送達的有關名譽侵權案的傳票。而原告吉林省政法委干部高忠文以《吉林省政法委個別人直接插手干擾辦案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擱淺》報道中點了他本人的名字為由訴《中華工商時報》社名譽侵權。
據悉,訴《中華工商時報》社名譽侵權的原告高忠文,在此報道發表后,已從政法委機關借調其它部門工作。
掛牌督辦毀林大案確受干預
2004年11月23日,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抵達吉林市。下了火車站,匆匆吃上一口早飯,記者便驅車前往距離市中心7公里左右的豐滿區白山鄉四合村。而其它中央媒體記者也一并前往進行實地調查。
在白山鄉四合村村委會,由村民推選的4位代表與記者見了面,懷著極大的憤慨講述了王占平等人為了挖沙子牟取私利而毀林的經過,并領著記者前往四合村西大河,此處為松花江防護林回水灣一段,實地察看了被毀的7.9萬公頃林地。
隨后,記者趕往豐滿區人民檢察院找到王占平等人特大濫伐林木案的辦案人。
據辦案人反映,身為政法委工作組組長,高忠文對此案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直接到看守所會見在押的王占平,偏離正確的調查原則和方向,超越法律規定和職權范圍,不如實向省里反映事實真相,熱衷為王占平翻案,干擾基層公安機關依法辦案,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嚴重破壞了黨在人民群眾的光輝形象。
對高忠文在調查此案中的違法違紀表現,辦案人員向記者專門提供了大量的證實材料。
當天下午,我們驅車100公里來到長春市,對省森林公安局進行采訪。在那里,記者見到了此案的具體經辦人侯衛東、徐剛警官。他向記者具體介紹了偵破此案全部過程以及“兩捕兩放”的真實情況,對高忠文的所作所為非常氣憤。
在那里,記者見到了省森林公安局一位主管局長。他代表省森林公安局非常歡迎中央媒體對此案的關注,并希望通過媒體的介入,可以促使此案盡快進入司法程序。從省森林公安局辦公室,記者再次得到了涉及高忠文干擾此案的詳實材料。
第二天上午,記者前往省政法委。省政法委紀工委副書記馬志龍出面接待,將記者請到會議室。對高忠文干擾此案等相關事實與問題,馬志龍以不清楚為由不作正面的回答。而在記者一再追問下,他表示要請示領導。
下午,記者返回吉林市,并對市政法委進行采訪。市政法委責成執法監督處接待了記者。隨后,記者向執法監督處副處長王志宏核實了此案的一些相關情況。
短短兩天采訪,記者掌握了大量真實情況和詳實證明材料,并搞清楚了涉及這起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無法進入司法程序的真實原因。
2005年2月5日,中華工商時報在法制版上刊發了《吉林省政法委個別人直接插手干擾辦案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擱淺》一文。而此前1月28日,經濟日報《情況反映》刊發了“不能包庇毀林犯罪嫌疑人”的調查,2月4日,人民日報市場報刊發了《吉林特大毀林案鐵證如山國家林業局督辦懸而未決》文章。
中華工商時報的報道,經新華網、人民網以及全國幾十家網站轉載轉發,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網上發來的帖子不斷,對毀林大案擱淺非常氣憤。作為國家主管林業部門,國家林業局新聞處示以謝意,并稱他們是弱勢群體,期望媒體多多予以支持。
對中央媒體的報道,更引起了中央政法委的高度重視。2005年3月27日,中央政法委秘書長王勝俊在全國政法綜合宣傳工作會上表示:政法機關對輿論監督和批評性報道要有正確的態度,只要是善意的、有利于改進工作的批評報道,都要虛心接受,敢于承擔責任。
法院判決不顧客觀事實權威證據
2005年10月28日上午10時,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原告吉林省政法委干部高忠文訴北京中華工商時報社名譽侵權案。
原告代理人在法庭上宣稱:原告是經吉林省政法委委派調查毀林案件辦案民警違法違紀的信訪案件,并未參與和干擾司法機關獨立辦案,其行為完全是組織行為。而被告發表批評文章,稱其干擾辦案,擾亂司法程序,其文章發表后在社會上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也影響到自己的仕途,構成名譽侵權,故此作出上述訴訟請求。
原告代理人在法庭上宣稱:吉林省政法委為其出具了證明,證明其行為是組織行為。因而,要求被告停止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在報刊上刊登侵權文章的相同位置上和被告網站首頁刊登聲明,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同時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00元及精神損失撫慰金60000元。
針對原告的訴請,被告特別授權律師當庭列舉了吉林省森林公安局和豐滿區人民檢察院等權威部門的證人證言,均證實原告在調查信訪案件時,偏離了正常的紀檢信訪職能,不去查處辦案民警所謂的問題(后經查證辦案民警無違法違紀行為),而是利用政法委的特殊職權和身份對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進行干預。
在法庭上,被告特別授權律師列舉干預事實如下:原告進行反方向偵查,制作訊問筆錄、證人證言、視聽資料,并違規去看守所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原告在取完筆錄后放走了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楊金龍和劉海濤,給辦案機關極大地增加辦案難度,將非法卷宗移送檢察機關作為證據使用,并極不負責任地向上級領導機關匯報:毀林案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采取取保候審等做法,導致此案無法正常審查起訴。
針對雙方的庭審和舉證,法庭對事實已基本查清。
對這起訴中華工商時報社名譽侵權案,北京法學專家普遍認為,根據《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侵權案若干問題解釋》———新聞報道所報道的內容基本屬實,以及主觀不具有侵權的故意,則不構成名譽侵權。結合本案,審視中華工商時報整個報道,其新聞材料來源真實可靠,評論事實具有權威法律依據。對原告點名,只是在陳述干擾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的事實,并未使用侮辱、誹謗語言,并無不當。
北京法學專家強調指出,作為中央媒體,對其政府機關和公務人員進行公開的輿論監督,這符合黨中央歷來對新聞媒體的新聞報道的基本準則和要求,弘揚正義,倡導法制,揭露腐敗,打擊犯罪。而事實上,正因為有了包括中華工商時報在內的中央媒體的輿論監督,引起了社會的廣泛地關注,為當地辦案機關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才使這起特大毀林案得以盡快進入司法程序,并最終判處此案犯罪嫌疑人王占平有期徒刑三年。
這起名譽侵權案審理歷時3個小時。
2005年12月26日,長春市寬城區人民法院對吉林省政法委干部高忠文訴北京中華工商時報社名譽侵權案作出了一審判決:
一、被告中華工商時報社停止對原告高忠文名譽權的侵害,被告應在其報刊上原來刊登侵權文章的相同版面上和其網站首頁刊發聲明(內容須經本院審核),向原告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二、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撫慰金30000元;
三、原告其他訴訟請求予以駁回。
針對此判決,被告中華工商時報社已經在2006年1月5日向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輿論監督背后的暗礁
對這起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擱淺,中華工商時報一直堅持認為是吉林省政法委個別人直接插手干擾辦案而導致,這在原報道《吉林省政法委個別人直接插手干擾辦案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擱淺》一文中早已明確無誤的指出來。
而此次中華工商時報在揭露犯罪、行使輿論監督的道路上走得并不平坦。
原報道推出之前,2004年12月29日上午,曾在長春與記者見面的吉林省政法委紀工委副書記馬志龍抵達北京,對中央媒體作溝通說服工作。在下午,中華工商時報接到吉林省政法委的電話,并向吉林省政法委明確表示:中華工商時報將聽取貴局的意見。至于涉及報道,中華工商時報將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
2005年2月5日,中華工商時報刊發報道幾十天后,3月10日吉林省政紀工委副書記馬志龍又來到本報,提交了一份關于中華工商時報新聞稿中所謂的失實問題和結論錯誤的報告,與此同時,經濟日報也接到了相關內容的報告。
此后,馬志龍也離開了吉林政法委。
出于對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的負責,中華工商時報就吉林省政法委提出的新聞報道失實的投訴進行了認真的自查,從采訪筆記到錄音材料,從當事人證言到辦案機關證詞,再次一一核對,最后發現報道完全準確,并無任何報道失實和錯誤結論。
中華工商時報“失實”的指控被反駁后,高忠文以名譽侵權起訴了中華工商時報,聲稱其被曝光的行為并非個人行為,中華工商時報不應點名批評。而吉林省政法委竟為已離開政法委機關借調其它崗位工作的高忠文提供“證明材料”,證明是職務行為。
對2004年的國家重點掛牌督辦毀林大案擱淺一事,中華工商時報經過大量調查,從吉林省森林公安局、吉林市豐滿人民檢察院等部門得到權威材料,證明是吉林省政法委個別人直接插手干擾辦案,但是吉林省政法委后來卻明確表示高忠文的行為是職務行為。按此邏輯,也就說明高忠文是代表吉林省政法委干擾毀林案審理,而非個人行為。
吉林省是我國主要的森林地區之一,森林面積80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2.5%,近年來國家用于這一地區防護森林的費用大約在37.5億元。據權威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年來,在吉林省發生的毀林案件不下300件,其中大案超過50件。
毀林事態嚴重到如此地步,也就不難理解一個督辦三年的毀林特大案件在吉林省辦理過程的舉步維艱。而中華工商時報將不會放棄輿論監督的權力,誓將毀林報道進行到底!
|